本报记者 孙阎河
市第三届“冬病夏治”节将于7月13日在市中医院正式拉开帷幕。每年的这个时候,许多市民和周边县市的群众都会赶到该院,以期通过穴位贴敷的方法来解除久治难愈的疾病。但是,大家是否知道,穴位贴敷也有很多的讲究。
为了让大家对“冬病夏治”有更多地了解,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春雷。据张春雷介绍,中医在“冬病夏治”方面有很多方法,如中药内服、针灸、刮痧、推拿、食疗等。但是,因穴位贴敷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的青睐,成为“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源自清代《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就是将药物贴敷到人体一定的穴位上,以此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提到“冬病夏治”穴位的选择,张春雷说,穴位贴敷部位一般以人体的十二经穴为主,辅以奇经八脉及经外奇穴,尤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首选。因为足太阳膀胱主表,为一身之藩篱。其中,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有肺俞、膏肓、心俞、膈俞、定喘等,均在背部双侧,每次选用3~5个腧穴,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腧穴。另外,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加取风门、膻中、天突、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等穴位。治疗骨关节病的取穴原则以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相结合,常用的穴位则有肝俞、脾俞、肾俞、命门等。
对于穴位贴敷的效果,张春雷也给出了科学的解释。他说,穴位贴敷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因为这种方法的适宜病症是冬季易反复发作的一类阳虚寒盛慢性疾病,比如说哮喘或者慢阻肺的病人。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物控制病情,而贴敷的目的不是马上完全治愈,而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减少发作次数及用药量。所以,患者应该进行规范的贴敷治疗,一般三年为一个小的周期,希望大家对治疗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张春雷特别提醒,穴位贴敷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同时,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学中一种科学严谨的疗法,除有适宜人群和病种外,贴敷药物须根据疾病合理调配、制备、保存,贴敷时更需要根据病种、病情辨证选穴,因此不建议市民自行买药、调配、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