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众交朋友,为农民办实事。”在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任党支部副书记的张杰说出了他朴实的话语。2008年4月,毕业于焦作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的他,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怀揣着建设新农村的梦想,来到了大封镇老催庄村。
刚上任时,和所有大学生村官一样,张杰面对的是村民们客气的态度和怀疑的目光。
“一定得想办法,不仅要得到他们的信任,还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张杰暗下决心。
从那以后,他便开始吃住在村,挨家挨户走访群众。
有农活就帮着干,没农活就跟群众拉家常,从家长里短到村级发展、从邻里纠纷到干群关系、从家庭收入到惠民政策无所不谈。
张杰也在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中,了解了村情民意,听到了最真实的想法和呼声。
长期以来,老催庄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村里道路狭窄、高低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极为不便。二是群众饮用水主要使用自家打的小水井,费力费时,水质也差。
要想富,先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迫在眉睫。
他积极帮助村两委会干部出主意、想办法、拿方案。最后,经过与村两委会干部商讨,通过组织党员群众集资、争取国家扶持资金,筹集50余万元,将村内6条道路进行了硬化,真正给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2011年,他又紧紧抓住上级部门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工程的机遇,动员组织村两委会干部积极与镇里结合,多次到上级业务部门协调沟通,争取到了安全饮水项目,打了一眼132米的深水井,并和村两委会干部一道组织群众敷设管道,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
老催庄盛产怀山药,村里加工企业较多,但由于位置比较偏僻、信息相对闭塞,致使产品滞销、发展缓慢。
张杰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帮助村里的永盛、永恒等怀药加工企业制作了网页,在新农村商网上发布供求信息,并积极联系外地客户,扩大了产品销路。
目前,老催庄的怀药产品已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带动周边1万多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杰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他针对村民缺乏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实际情况,与村两委会干部,多次到县、镇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成了藏书2000余册的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了汲取知识营养的学习场所。
据了解,任大学生村干部期间,张杰先后获得了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和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