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你们河南农业大学是不是就是学习怎么种地的?怎么才能考上大学?大学每天是不是也有很多作业……”7月2日,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小学的一群孩子,围着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绍骙实验班的志愿者问个不停。
“我们农业大学其实是学习如何用科学来指导种田,种出更好、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和蔬菜;我们大学生也有作业,不过我们的作业形式相对来说更加灵活和多变……”一名志愿者笑着跟孩子们说。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绍骙实验班,是以中国玉米遗传育种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吴绍骙教授的名字命名设立的。这支实践活动团队共有9名志愿者,是经过学校支持并与当地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后,自愿、自费来到盆窑村进行支教支农的。
据悉,该志愿者团队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当地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科目进行短期辅导。之后,他们还要开展问卷调查、慰问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活动,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与村民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为村民传递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最新的农业信息。
“这次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增强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时为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将来的专业学习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指导。”该志愿者团队的组织者之一张灵然说。 (张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