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张俊杰
7月5日,记者在武陟县大封镇西岩村看到,这个有着20多年木耳种植历史的小村庄又一次获得大丰收,村民们正在采摘木耳,准备按订单发往国外。
“今年,俺接到了多个国家的木耳订单,这些木耳晾干后很快就会发往国外。”该村木耳种植大户王趁喜悦地对记者说,“俺咋也没有想到,自家的木耳不仅能够远销海外,还能卖个好价钱。”
西岩村是当地有名的木耳种植专业村。20多年前,村里虽然只有几户人家种植木耳,但当时一座木耳大棚一年7万多元的纯收入十分可观。近几年,看到商机的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木耳,通过种植技术的提高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已经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
在该村来印木耳种植合作社院内,社员们正忙着将晒干的木耳装袋。该合作社副理事长郭正功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西岩村种植木耳,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四五个自然村,木耳种植已经成为大封镇的特色产业。
“现在俺村有木耳种植大棚180多个,每座一亩地大的大棚年毛收入9万元到10万元,纯利润最低也有4万元。”该村村委会主任王朝说,“村里这几年种木耳种出了名堂,远销世界各地,许多种植户盖起了小楼、开上了汽车,小小木耳让大家走上了致富路,为农民带来新生活。”
据了解,大封镇目前已发展木耳种植大棚3000多座,年可生产木耳1万余吨,除了在河北、湖南、湖北等10个省份销售外,还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