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大城梦想
做一片绿叶
该给“状元热”降降温了
长 大
青年课堂
作家“蹲点”的
时代意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蹲点”的
时代意义

——读《狐狸的微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马 季

  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曾经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很多成熟作家突然发现自己的创作遇到了瓶颈。深究起来,脱离生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作家们开始反思,有人提出,必须重新思考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打开发现与挖掘生活的大门。于是“蹲点”再次进入作家的视野,中国作协抓住契机立即着手制订了定点深入生活方案,鼓励作家接地气、挖深井、出精品。

  吉林有一位叫胡冬林的作家,6年前自费将居所搬进深山,独行于原始森林的野道上,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观察动植物生态,从事大自然生态文学创作。2010年,胡冬林成为首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创作由此进入丰盛期。3年后,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胡冬林以长白山自然生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集《狐狸的微笑》。这是一部凝聚着作家深情厚爱的著作,以宽阔的视野、丰厚的积累、朴素的笔法,对原始林区丰富珍贵的自然物种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文学描绘。作品中讲述的诸多动植物故事和细节,就连生活在山里的人也觉得“新奇”、“有意思”,他们将赞赏的目光投向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狐狸的微笑》出版后,立即引起中国作协创联部和吉林省作协的关注,当即议定联合召开主题为“生活与创作”的现场座谈会暨作品研讨会,对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研讨。不拘一格的座谈会选择在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林区召开,会议首先请作家本人介绍深入生活的体会和经验。作家深入生活期间结识的环保界朋友与动植物学专家也赶到现场,以朴素的方式讲述了胡冬林在森林中生活与写作的点滴细节。与会评论家和作家们还跟随胡冬林的脚步实地考察、探访了作家笔下的“险桥”、“蛇谷”和“约会星鸦”的地点,深切感受到作家定点深入生活与创作的承袭关系。

  胡冬林的作品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评论家雷达认为胡冬林的写作“大于文学”,形成了独特的森林话语,并且充满了生态忧患意识,原因在于作者将生命融入了大自然。诗人韩作荣认为,胡冬林的写作使长白山得以进入当代文学记录,他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重新认识他的写作价值。评论家胡平则针对胡冬林的创作成果提出了“文学不仅仅是人学,应该是所有生灵之学”的观点,对作家深入生活的探索行为表示高度赞赏。编辑家张守仁将《狐狸的微笑》和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法国作家布封的《自然史》,以及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英国作家珍妮·古多尔关于自然、动物的描述进行了细致的比较,肯定了这部作品的价值。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孙德全在谈到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意义时强调,作家深入生活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有意识的过程。此外,在深入生活中增加阅历、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养对真善美的感悟能力,比单纯获取素材更加重要。

  在林区人眼中,胡冬林俨然已成为山里人,他的作品是“原始林”而非“人工林”。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所谓作家“蹲点”绝非走马观花,“蹲点”和生活之间应该是血与肉的关系,只有“深入”再“深入”,直至彻底融入其中,与生活产生共振,与时代产生共鸣,才能彰显出文学书写的时代意义。如今,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生态文明建设亦已列入我国现行国策,身处森林深处的作家胡冬林何尝不是生活在时代的金字塔尖?他的写作对长白山,乃至全社会生态保护所发挥的作用与产生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现出来。

  (作者单位:中国作协)

  (书名:《狐狸的微笑》,作者:胡冬林,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月30日)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