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上周,本报以《乙肝患者擅自停药酿悲剧》为题,报道了一名乙肝患者在看到自己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后,便自行停药,结果造成肝衰竭死亡的悲剧。消息见报后,引起了不少乙肝患者的关注。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和宜超,请他详细介绍乙肝的治疗误区以及如何正确合理治疗乙肝,从而让乙肝患者得到科学、正规的治疗。
和宜超根据几十年的从医经历,列举了在乙肝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7大误区。一是误信广告。一些乙肝患者为了治疗疾病,盲目地相信一些街头小广告,结果是钱不少花,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二是治疗时机错误。乙肝患者中有80%左右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青少年,多处于免疫耐受阶段,对各种治疗无应答,如果此时进行药物治疗,不仅浪费钱财,还会导致病毒耐药,给以后的治疗增加难度。三是久病成医,自以为是。一部分人发现医生开的药每次都差不多,便自行到药店购买,也不作检查,这样很难保证疗效。四是单存追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很多患者以为只要是乙肝表面抗原能够转阴,就是彻底治愈,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五是吃药不按时或是“见好就收”。这是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的“通病”,有了症状后就去找医生开药,等到症状有所减轻时便立即停药。六是认知不足,忽视耐药。目前,耐药问题已成为影响乙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治疗的“瓶颈”。由于部分乙肝患者乃至部分医生的认知局限,在初始治疗时就对耐药问题缺乏重视,使治疗过程遭遇“暗礁”。七是本末倒置,重治疗轻生活。很多患者将乙肝治疗中的短期指针达标当作唯一的目标,情绪经常随着指针的波动而起伏不定,神经紧张,失去正常生活的信心,其实快乐和药物一样重要,快乐可以使药效提高。
那么,如何正确合理治疗乙肝呢?和宜超表示,对于乙肝治疗,一定要选择专业医院和专科医生,经过精确地检测后,才可以针对乙肝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科学、规范和彻底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