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拉网摸排严查“双违”
图片新闻
加快南水北调土地收储和
安置小区建设工作
市领导检查新体育中心项目建设
他用真相锁定罪行
导 读
张文深调研交通运输工作
为转型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信访是政治 信访是发展
信访是民生 信访是责任
信访是能力 信访是资源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用真相锁定罪行
——记修武县公安局副科级侦查员王卫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张 冬

  农历大年初二,他奔赴案发现场,在冰天雪地里解剖尸体;烈日当空,他顶着酷暑勘查现场,一检验就是三个多小时;为了破案,他常常无法安心休息,往往一个电话,他就要赶赴案发现场……

  他就是修武县公安局副科级侦查员王卫华,一位从事法医工作26年,累计出勘案件现场6000余次、出具各类鉴定4000余份无一差错、勘验各类命案现场30余起的刑侦技术专家。

  在常人眼里,法医是一项既神秘又恐怖的工作,但王卫华认为,法医工作是直观和现实的,容不得半点疏忽、遗漏和虚假,拿出的证据必须真实可信,否则就有可能给疑犯有可乘之机,给无罪者蒙上不白之冤。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农历大年初二,王卫华正在家里过年,他的同事突然慌慌张张跑到他家。“大过年的,不会出什么事了吧?”王卫华心里咯噔一下。果然,接到群众报案,修武县城关镇某村的麦田里发现了一具男尸。当时,天降大雪,但王卫华二话不说赶忙跟随同事一起赶赴现场。

  “由于案情急迫,对尸体的解剖只能在现场进行,天寒地冻,呼啸的寒风刮得脸生疼。”王卫华说,“勘查现场、照相、绘图、解剖都是由我一人完成的,回到局里,我还要确定凶器、死亡时间、案件性质等,一直忙到很晚。”

  这是王卫华从事法医工作不久发生的一起案件,之所以记忆犹新,不仅是因为在凛冽的寒风中解剖了两三个小时,更多的是对法医要时刻准备工作的深刻理解。

  法医是一项技术工作,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工作。王卫华在搞好刑侦勘查工作的同时,不忘结合法医学实际情况和办案需要,加强学习。他先后在《中国法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刑事技术》、《法律与医学杂志》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3篇。他撰写的论文《损伤程度鉴定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心脏震荡死亡1例》、《特殊方式自缢死亡1例》等,在刑事技术领域开辟了新的领域,并受到省市推广应用。2010年,他的论文《胃内容物推断死亡时间误差分折》,在参加全国法医学研讨会时,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荣获一等奖。在国家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练兵活动中,修武县公安局技术室被省公安厅指定代表河南参加比赛。

  对技术的钻研练就了王卫华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让他在扑朔迷离的犯罪现场屡建功勋。2011年8月份,修武县一排灌站附近发现一具尸体,经现场查勘,死者是一名痴呆流浪人员,身上没有明显伤痕。大多数侦查员都倾向于自然死亡,但细心的王卫华在勘验尸体时发现死者附近留下的少量血迹,同时一根带有微量血迹的木棍更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科学分析验证,王卫华判定,死者是被人伤害致死,并非自然死亡。在他的坚持下,侦查员对附近村庄开展了细致调查,最终查明真相,死者是被附近村庄的青少年殴打致死。

  没有一种无私奉献和忘我拼搏的精神是无法搞好刑事技术工作的。说起王卫华的事迹,没有人不为他那“拼命三郎”般的工作精神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所折服。2012年4月份,修武县高村乡某村发生一起命案。因王卫华手术后在家养病,修武县公安局领导特意嘱咐刑警大队不要将案情向王卫华通报,但王卫华听到群众对案情的议论后,忍着术后疼痛参加工作。在他参与指挥后,刑事技术部门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迅速侦破案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该案很快便成功告破。

  (王卫华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广播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王卫华通过X光底片验看受害者伤情。 本报记者 张 冬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