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张俊杰
“有个外国人来咱渔场学养鱼了,走,看看去。”“是啊,现在外国人都到咱这儿来打工了。”7月10日,武陟县詹店镇兴鱼渔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三五成群向永利渔场赶去。
记者在鱼塘边看到,该合作社理事长何永利正给一个外国小伙子传授养鱼知识。小伙子叫凯文,今年23岁,来自西非中南部的贝宁共和国,目前就读于河南农业大学,这次是专门到永利渔场“取经”的。虽然中文不是很专业,但他还是很努力地学,常常因为语言理解错误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凯文告诉记者,他的祖国贝宁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适合水产养殖,但由于技术落后,产量和效益都非常低。2010年,为了取到水产养殖技术的“真经”,他慕名来到河南,在郑州牧专学习水产养殖技术。去年,他又考到河南农业大学就读,专攻动物科学。
生性好学的凯文还在郑州牧专徐文彦老师的帮助下,利用节假日,深入黄河沿岸的多家渔场学习、工作。“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利用放假期间,我带他来到有名的‘鱼米之乡’詹店镇学习养殖鲶鱼,因为他们国家气温非常适合养殖胡子鲶鱼。”徐文彦说。
为了使凯文尽快掌握高产鲶鱼养殖技术,何永利不仅安排专人传授技术要领,还抽出时间亲自辅导这个异国他乡的“洋学徒”。
“我学成以后,就可以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养殖户带去更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让大家都走上致富道路,这也是为自己的国家作一点小小的贡献。”凯文说。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