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增速7.5%:
中国经济该怎样守住底线?
转型攻坚 寻求突破
推动焦作旅游持续发展
力推土地流转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
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应引起高度关注
时事漫议
刹“四风”要谨防“灯下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推土地流转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
市政协农林界委员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为了助推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向土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市政协农林界委员组自发组织,深入基层农村,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

  一、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体现五个特点

  (一)规模流转逐渐扩大。全市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土地流转共计24.3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9%,其中千亩以上规模流转的土地53宗,500-1000亩的60宗,100-500亩的627宗。武陟县的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2000多亩土地开展水稻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经营;温县天香面业在黄庄镇、番田镇等地流转土地6000多亩开展规模化粮食生产;孟州市种粮大户张胜利流转3200亩土地进行小麦种子繁育;沁阳市康辉农机专业合作社、温县赵科农机专业合作社、孟州市鸿泉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利用农业机械齐全的优势,在本市辖区内流转土地面积达4.2万亩。武陟县马宣寨村、沁阳市西万村、修武县大韩村和陈村等21个村是整村流转。全市农村家庭承包地面积230.37万亩,截至目前,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面积62.2万亩,涉及17.7万户,分别占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承包户数的27%和29.5%,流转率高出全国平均6个百分点,土地流转工作居全省前列。

  (二)流转成效逐渐显现。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多数农户流出土地后的收入比流出前增加近2倍。二是促进了产业化经营。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2097个农户的2400亩承包地,全部流转给维德生态农业公司,解放了全村90%的劳动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提升了农产品质量。目前全市规模经营主体注册产品商标80个,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6个,获无公害产品认证120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

  (三)流转主体逐渐多元。全市农村家庭承包地转入种养大户14.3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2.2万亩。土地流转逐步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企业+农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流转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四)流转服务体系逐渐建立。目前,全市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个、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8个、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6个;建立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73个,占乡镇数的96%;建立村土地流转服务站1315个,占总村数的71%。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建立,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五)流转激励多措并举。修武县、博爱县对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蔬菜100亩以上的大户,县乡财政每亩每年补贴300元,连补2年;规模在500亩以上的,连补3年。对土地流转涉农企业政府提供协调贷款,流转土地100亩的协调贷款5万元,流转200亩的协调贷款10万元,并连续贴息3年。沁阳市对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的行政村给予2万元-5万元的补助;对6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0.5万元-2万元的补助。孟州市对通过土地流转新发展的蔬菜日光温室,面积在1.5亩以上的每座补助2000元;新建100亩以上的园区,补助5万元-10万元。温县为各乡镇拨专款5万元作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经费,该县祥云镇和番田镇帮助国盛和众诚两家蔬菜专业合作社顺利完成了3宗千亩以上大规模土地流转。

  二、制约土地流转因素表现五个不足

  (一)惠及政策兑现力量不足。一是各级财政用于扶持农村土地流转的资金数量极为有限,许多农户享受不到政策优惠。有些县市出台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在执行中没有落实;二是水利项目投入力度不大,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不能及时浇灌,造成流转土地效益低下;三是适应规模经营土地的人才培养不够,缺少像河南菡香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军一样的领军人物。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土地规模流转。

  (二)信贷保险提供扶持产品不足。一是贷款难。规模流转土地需要大量资金,要有妥善的融资渠道。在我市仍有73%的农户处于原始承包方式中,这部分农户为响应中央号召,发展家庭农场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担保法》规定农民承包的土地和农房不能用于贷款抵押,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只能以农户名义申请3万元左右10%高利率的小额贷款,而且手续烦琐、贷款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土地的规模流转。二是保险品种少。我市仅少数种粮有保险,其他种植均无参保。由于保险赔付率低、灾害损失评估不力和承保公司赔付监督缺位,导致农户和土地流转主体参保没有积极性。

  (三)经营主体规模承接土地信心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有流转土地愿望的农户不断增多,但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且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承接流转土地的意愿。传统农业利润空间有限,发展特种种养业和设施农业,单位土地投入较大,再加上农业为弱质产业,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会带来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很多流转主体不敢搞大规模开发和经营。已经投入的是亏赢各半,博爱县董兴养殖公司总经理李宝玲介绍,她投资建设100个蔬菜大棚,几年来除菜农工资、菜贩赚取外,自己没有收益。博爱县孝敬镇太子庄一业主流转300亩耕地种植山药,连续年亏损几百万元,最后退出经营。该镇坞庄村刘跟明栽培350亩葡萄园(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曾视察过),去年亏损50万元。这些情景让经营主体望而却步。

  (四)土地流转协议规范度不足。在土地流转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亲戚、朋友之间互换土地,多用口头协议,这种随意性的流转不确定因素较多。有些农民流转土地只用一页纸签订简易合同,条款不齐全、不具体,没有违约责任,不规范行为注定了纠纷根源,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有些农民随着土地流转价格不断上涨,利益驱动守地意识较强,合同一年一订,短期行为明显。由于承包期限短、稳定性差,大户承包田块难以集中成片,不便管理和机械化操作,也就不愿作购置大型农机、改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长远打算,虽然种植面积大、总产多,但生产成本高、单产水平低,这与规模经营要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相悖。还有少数农村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造成流转信息不畅,出现流转双方“转出转入”两难景况。

  (五)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2012年已经30年了,政策会不会变化,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还心存疑虑。也有部分农民依赖思想、小农思想严重,对这种现象用对联形式表述就是“农资太贵我不买,粮食便宜我不卖,横批:够吃拉倒”。这些不良思想也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

  三、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助推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委员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基本保障作为首位,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的活力。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和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在城镇、工业集聚区附近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以解决流出土地农民的基本住房问题。二是积极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广阔平台,帮助农民寻找谋生之路,最终摆脱对土地的依赖。三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搞好信息服务、政策服务、法律服务和组织管理,为农村劳动力永久性、实质性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转得出、稳就业、有保障。同时,选拔优秀年轻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为种粮能手大规模经营土地创造条件。四是健全流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扩大失业保障覆盖范围,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让留下来的农民专心务农、转出去的农民安心务工。

  (二)把农业项目投入作为引擎,助推土地高效经营。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生产区和优势产业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各县市区要出台完善扶持政策,投入专项资金,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对土地流转规模大、契约长的经营大户和组织,要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帮助开辟市场,改善农业生产销售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解除规模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市财政要列出专项资金,奖励扶持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建设。确保完成今年市委提出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40%以上的目标。

  (三)把金融保险支持作为突破,推进土地规模化进程。一是探索建立政策性、合作性金融。由各级政府部门与相关金融机构商洽,采取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办法,建立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基金,基金从利率和贷款规模上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给予优惠,而参与发展基金的经营主体只需缴纳授信发放金额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和保证金。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财政贴息等措施,建立守信经营主体贷款绿色通道,实施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促进土地规模流转。二是健全农业保险,降低土地经营风险。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足以说明农业的重要而需要大力扶持。要逐步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作物,循序渐进试点扶持,待时机成熟后全面推广,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条件。

  (四)把统筹种植作为重点,流转土地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土地流转中,要重点对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粮食种植的经营主体出台奖励措施,保证每年有固定的收益,防止“非粮化”趋势蔓延。注重支持农机、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五)把加强管理作为基础,逐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一是加强土地转出、转入管理,对大宗土地流转业主进行资质审查,引导流转双方按照省农业厅制定的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签订流转协议;二是不得以任何名义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得阻挠农户自愿合理地流转土地;三是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防范土地流转单方面毁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四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台账,做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和档案管理工作。

  (六)把优质服务作为宗旨,改善农村土地流转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使农民认识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是具有方向性、指导性、长期性的目标任务,消除流转土地疑虑;讲清土地流转对维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提高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土地。二是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形成“县有网络、乡有中心、村有信息员”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三是健全农村土地纠纷仲裁等机构,做好土地流转政策咨询、收益评估、纠纷调处工作,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