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
国际劳工组织采取新措施
减少妇女和儿童被拐卖
伦敦计划建新机场
替代希思罗机场
上海警方集中销毁收缴的非法枪支和管制刀具
挪威小镇用镜子追逐暖阳
河南焦作发现
一嵌在东汉古墓墓壁上的“楼阁”
俄美卷入“斯诺登困局”
招 租
招聘公告
河南理工大学工矿技术开发公司招聘启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俄美卷入“斯诺登困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说,美国“棱镜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一旦有可能就会离开俄罗斯。这是斯诺登日前重提希望在俄政治避难后,普京第一次公开发表评论。

  分析人士认为,斯诺登令俄罗斯和美国都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双方既不能袖手旁观又不想因此把关系闹僵,这个“斯诺登困局”短时间内或很难解开。

  俄罗斯:进退两难

  普京15日在列宁格勒州戈格兰德岛与大学生交流时说,如果有可能离开俄罗斯,斯诺登自然会走的。“归根结底,他希望到常住地去,他想待在其他国家。”

  虽然普京暗示希望斯诺登离开俄罗斯,但俄国内要求向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的呼声很高。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说,斯诺登是人权卫士,是全球无数民众权利的保卫者,俄应该接受斯诺登的政治避难或临时避难申请,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

  究竟俄罗斯会作何选择?俄政论杂志《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主编卢基扬诺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俄罗斯现在是进退两难——出于俄美关系考虑十分不情愿向斯诺登提供避难,但出于道义原因又不能拒绝。

  美国:软硬兼施

  斯诺登向俄罗斯申请避难,这让美国国会炸开了锅,不少重量级议员要求政府加大对俄压力,迫使俄方屈服。不过,白宫在公开表态中对俄罗斯明显要软很多,留下较大回旋余地。这让人感觉颇有些“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软硬兼施的味道。

  美国国会一向对俄极不友好,这种情绪在斯诺登事件之后更加明显。14日,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麦考尔说,奥巴马政府应向俄“施加所有可能的压力”,因为其行为是故意让美国“出洋相”。他称俄方一定对这一行动“很享受”,而且“每天都在从斯诺登身上得到新情报”。

  相比之下,白宫显得较为克制,尤其是在意识到不可能逼迫俄交出斯诺登后,明显降低了调门。白宫发言人卡尼1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仅仅批评俄允许斯诺登与各方人员会面,对这一行动对美俄关系造成何种影响只字不提。

  尽管有报道称美方对俄可能有一些反制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白宫还是国会都对具体措施闭口不提。这意味着美方在留余地,尽力争取俄罗斯的配合。

  “斯诺登困局”

  卢基扬诺夫认为,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一向阴晴不定,十分复杂,双方对危机早就习以为常,但谁都不希望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因此,斯诺登的出现让俄美左右为难,陷入困局。

  卢基扬诺夫说,奥巴马不希望斯诺登事件损害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国际问题上美国少不了俄方的合作。而普京也不希望这起事件使最近两个月通过一些接触与美方建立起的脆弱关系受到破坏。然而,无论奥巴马,还是普京,他们的行为已完全被现实所左右——俄罗斯不能不顾颜面无视斯诺登的避难请求,而美国也不能不考虑国内压力以及超级大国的形象放弃追捕。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欧中心主任希尔认为,斯诺登事件已对美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如果继续发酵,双边关系可能进一步受到冲击。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特罗伊茨基认为,斯诺登向俄申请政治避难把俄置于复杂局势中,俄方或许会把他送往第三国,但目前可能还没作好准备。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交出或接纳斯诺登眼下都不是最佳选项,因此从短期看,俄罗斯在对待斯诺登避难申请的问题上更有可能采取拖延战术。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