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曲乡十三里店村,平坦的水泥路铺向大街小巷,风景树遍布条条街道,整洁的院落里草绿花红;入夜,文化广场上秧歌队、歌舞队翩翩起舞,观众是演员,演员也是观众,童叟尽欢,其乐融融。
“乡亲们的钱袋子不鼓起来,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就是一句空话。”王曲乡党委书记王跃东说,只有农村经济发展,每个人都有事干、有钱赚,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王曲乡党委、政府把提升传统造纸机械装备制造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新引进高新技术18项。据介绍,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南方轻工机械厂、平安机械厂、西里机械厂等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各种型号最新成套造纸设备的能力。全乡生产的各种纸机配件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沁阳市平安轻工机械厂新上的“薄页纸、低克重、用全部国废纸”生产项目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王曲乡依靠区位优势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新上科技型、创新型项目8个。专业生产复合材料制品的扬普公司新上的风力发电机舱罩填补了一项省内空白。传承漆艺文化,兴建全国第一家漆艺博物馆的檀溪堂文化产业园项目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除了工业的发展,农业也不落后。王曲乡现有规模养殖户300余家,鸡存栏15万只,牛存栏3000头、羊3000只、猪8500头,年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被河南省命名为“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范”的红枫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影响带动了周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倍增。集农业种植、农机一体化服务、粮食仓储为一体的全国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康辉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500余亩,托管土地5000亩,从而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农户与合作社的互惠双赢。
“建设‘幸福乡村’是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王曲乡乡长靳莲认为,既要让群众致富,必须同步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同步改善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同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南孔村,绿树掩映下,典雅大气的联体别墅,成排成行,供气、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一应俱全。为改变农村面貌,王曲乡对乡村基础设施实施了一体化建设,先后新建、改建乡村公路28公里;建成可供15个行政村群众饮用水的集中供水厂,28个村打了深水井彻底解决了4万名群众的饮水问题;全乡宽带覆盖率达80%以上,电话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占地414亩,总建筑面积49.2万平方米的丰庆新城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可整合8个行政村,容纳14000余人,节约建设用地1700余亩,是王曲乡践行“三化”协调发展,实现乡村面貌由“农村”到“社区”的转变,人口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的重大举措。
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不仅要有外在之美、形象之美,更要有内涵之美、行为之美、人文之美。
王曲乡南鲁村体育文化广场,每天晚上,秧歌队都会准时开扭,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十岁孩童,成套演出可达一个小时;每周三,体育文化广场上的大舞台准时开唱,既有本村的戏曲爱好者,还有周边村庄、乡村的票友。
钱袋子鼓了,脑瓜子更不能空。王曲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了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认星、评星到定星,全部由村民自己实施。民俗正、乡风淳,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十星,在王曲乡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新农村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遍布全乡41个行政村。依托这些载体,各种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在王曲乡41个行政村遍地开花。
鼓起农民钱袋子,打造农村新环境,乐享幸福新生活……扎实推进的“幸福乡村”建设活动,提升着王曲乡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在王曲乡41个行政村徐徐铺开。
通讯员 赵会议、孔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