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一路行来,“企业如何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是各地创新必谈的话题,江苏省宿迁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科技创新券被屡屡提起。之前,考察组部分成员对宿迁的做法进行过实地考察学习,此次考察组专程到哈尔滨市香坊区考察学习。
据了解,创新券是借鉴国外经验产生的。10年前,欧洲一些国家为了解决弱势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需求大的问题,由政府将创新券以卡、电子货币、记账等多种形式发放给企业,企业只能用其购买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服务和技术。这带动了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了大学研发服务业的提升。同时,钱一旦花不出去,也使政府在财政上的损失减到最低。
结合我国现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为进一步刺激和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宿迁在全国首创了创新券制度,将政府的财政奖补资金转化为有价证券,以无偿资助形式向企业发放,企业用创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科研服务或购置研发设备后,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持创新券到财政部门兑现。创新券的发放,主要面向在本市注册的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企业,传统产业中实施改造升级的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券面额1万元,有效期2年,每张编号唯一,不得转让、买卖,不得重复使用。申请创新券的企业自筹配套资金,应不低于申请创新券资金的3倍。
创新券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受益范围。创新券具有灵活、易分割、好操作的特点,便于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发放,改变了过去政府财政资金大多支持大企业的局面,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二是推动了科技创新。创新券为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之间搭建了市场之桥,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三是实现了集聚效应。创新券将政府的财政奖补资金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下,使企业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四是发挥了杠杆作用。创新券的实行有利于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形成“乘数效应”,快速提高全社会的研发投入水平。宿迁市目前已分两批向近1000家企业发放了6600余万元的创新券,带动企业研发投入效率达1∶8.5,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引导比补贴更重要。”在谈到创新券的使用上,很多人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企业自筹配套资金不低于申请创新券资金的2倍。”哈尔滨《香坊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中这样规定,调动了企业产学研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获得创新券的企业配套资金投入都达到了2倍标准,最高的甚至达到5倍。”香坊区科技局一名干部说出的数据证明,科技创新券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
去年8月,哈尔滨鑫润公司接过香坊区政府给予的科技创新券的时候,正值企业科技资金投入出现短缺。“30万元不多,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该公司董事长高亚龙回忆起来仍唏嘘不已。该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的“燃压机组熔模铸造高温合金叶片工艺研究”项目是首批7个试点项目之一,香坊区科技局在对创新券项目的跟踪过程中,发现这个项目非常有前景但资金短缺,影响项目的继续推进。经过慎重研究,该局最后决定先给企业兑现20万元资金。有了这笔投入,该项目才得以顺利完成,之后鑫润公司兑换到剩下的10万元创新券资金,项目的产品目前成功应用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中的燃气轮机压缩机组。哈尔滨锅炉厂预热器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科技创新券一年来,董事长张顺生明显感觉到“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改变”。“透过科技创新券,我们看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督促作用正在成为主导,今年公司又提出了四五个项目准备再申请科技创新券。”张顺生说,“这券就是对我们企业科研人员工作的肯定啊!”
创新券的推出让科研合作更顺畅。“有了科技创新券,我们心里踏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陈瑞润说,“我们凭券提供科技服务,有政府作担保,彻底解除了以往和企业合作的后顾之忧。同时,科技创新券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重视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这对高校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创新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政府对企业投入的创新补贴逐年增多,不过这些钱有一部分却被挪用。科技创新券属于间接补贴,企业拿着券只能去换科技服务,这可以保证创新资金确确实实花在创新上。
记者感言:由过去层层下任务研发变成计划指导研发,科技创新券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走向创新前台,这也是创新的重大突破。考察组一致认为,这个刚刚冒出的“小芽”很清新,这样的尝试非常有现实意义。
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探索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