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婧 通讯员郑晋峰) 户籍地管不着,现居住地管不了,是多年来困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一道难题。由于管辖职责不清、信息互通困难等原因,流动人口违反政策生育现象时有发生,生殖健康服务缺乏保障。如何避免流动人口成为计生服务管理的盲区?近年来,我市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区域协作为基础、层级监管为保障,打造了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一盘棋的新格局。
数据显示,我市目前流动人口有8.2万余人,其中流出已婚育龄妇女1.49万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3644人。流动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来去无规律,如一枚枚散布四方的棋子。棋子分散,布局至关重要。市人口计生委与公安、教育、卫生、民政、劳动、工商部门合作,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同时利用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家PADIS流动人口平台及时交流有关信息,及时接收、反馈和共享流动人口信息。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共向重点流出省份提交查询信息869条,通过PADIS系统接收重点流出省份提交的查询信息2267条,通过人工和其他方式接收重点流出省份提交的查询信息423条。以往,发现外来妇女疑似政策外怀孕,通常是打电话、发联系函或派人去其户籍地核查,成本高,效率低。如今,只需点击鼠标,很快就能得到反馈信息。
为加强区域协作,我市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及区域协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流出地、流入地服务管理职责,明确签约双方在信息交流、协查通报、配合调查个案等方面的任务,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区域协作机制。我市计生部门与省外县市区计生部门签订协议书47份,其中与浙江省台州市进行了点对点协作,通过电话、邮件等渠道互通两地之间的流动人口信息近400条。我市还参加了晋豫八市(洛阳、新乡、济源、晋城、长治、临汾、运城、焦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协作会议,签订了晋豫八市联合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议书。
我市建立“实时采集、按月上报、动态更新”的流动人口信息统计监测管理网络,全市10个县市区和焦作新区计生委均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共配备工作人员37人;各乡镇均成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办公室,共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66人;城市社区聘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员和协管员347人,在全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居)四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网络。
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我市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均开展了宣传教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便民维权等各种活动。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共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4500余本,发放宣传单8万余份,开通维权电话276部;各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免费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检查、发放避孕药具等,共免费健康检查2000余例,发放避孕药具11000盒。我市还将流动人口纳入免费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早期教育的范围,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先、优惠和优待政策,将流动人口中的困难群体作为帮扶对象,使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