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实习生 马博文
7月16日,本报刊发了耄耋老人张荣春瘫痪在床拒绝交流,邻居、社区、单位多方照料并为其寻亲的报道,引起了《大河报》《东方今报》等媒体的关注。然而,正当各媒体纷纷加入、共同为老人寻找亲人时,却传来了老人去世的消息。
“17日2时,张荣春老人终因营养不良、年老体衰,导致全身器官衰竭离开人世。走之前未能见到儿子,这或许是老人一生的遗憾。”邻居们都为老人的离世感到难过。
按照《殡葬法》的规定,如果老人的继承人不在身边,由其生前所在单位、户口所在地或者临终居住地的社区等为其办理丧事。由于尚未找到张荣春的亲属,老人单位和社区联合成立了治丧小组,暂时担负起处理老人身后事的责任。
“老人去世,子女不在身边时,老人遗体先暂存在殡仪馆。为了合理合法,单位和社区有通知老人子女的义务,在相关媒体上刊登公告进行公示。”河南博联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春林说。
为此,张荣春治丧小组分别在《焦作日报》《大河报》上刊登了寻找老人儿子张军的寻人启事。“希望张军能够在7月22日前与治丧小组联系丧葬事宜,同时希望认识张军的人能够帮忙转告,联系电话为(0391)3569361。”治丧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老人生前留下的财产,赵春林表示,应按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由于张荣春生前离异没有配偶,张军是老人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因此,在找到张军之前,老人的遗产可先由所在单位和社区代为保管。
“只要是能想到的办法,我们都用过了。如果再找不到张军,我们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法律程序后将老人火化安葬,并暂时保存老人遗产。”治丧小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为了找到张军,老人的单位通过邮政部门在全省邮政系统、移动系统、电信系统进行多方查找,却毫无线索;通过公安户籍部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系统进行查找,都未能找到;老人单位还通过郑州市户籍信息和人口信息系统查询,仍未找到张军。
根据张荣春生前的记忆,他的儿子张军1983年从焦作考入河南省邮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邮电系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