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武汉财政出资500多万元
资助2000名低保家庭子女上大学
濮阳发现3000年前晚商遗址
世界最大胶囊自动售货机
受水害中断行车一天多
沈丹铁路昨恢复通车
内涝警示录
日本选民阻止安倍走向极端
绿都地产首届业主答谢会盛大举行
长江入汛最大洪峰抵达三峡
流量达每秒4.9万立方米
■标题新闻
澳大利亚悉尼举办咖啡节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涝警示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华社记者 杜 宇 关桂峰

  “七下八上”,主汛期将至,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道路积水、管线断裂、交通阻滞、房屋受损、人员伤亡……外表光鲜的城市,在暴雨冲击下,脆弱得近乎不堪一击。

  内涝敲响了警钟。必须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发展观念,必须纠正“重建设轻维护”的市政管理模式,必须走上一条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逢雨必涝”一再上演

  城市内涝触目惊心

  对于昆明市盘龙区小坝新村的居民而言,19日清晨宛如从噩梦中醒来,小区像一个大游泳池,私家车被淹得只剩下车顶,积水漫进一楼住户家中。

  18日晚的一场暴雨,让昆明这座春城一夜之间变成“水城”。整个市区多处路段、隧道和小区积水严重,交通接近瘫痪。

  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并非昆明独有。今年年初以来,城市内涝频发,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令人震撼。

  ——5月14日,强降雨席卷湖南,长沙、湘潭市区部分低洼地段出现内涝,27万多人受灾,其中1人因灾死亡。

  ——5月28日凌晨,西安突降大雨,尽管雨量只有20毫米,依然出现多处“看海”景观。

  ——6月30日,鄂尔多斯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东胜区发生内涝,因城区部分建筑墙体倒塌,低洼处平房浸水造成8人死亡。

  ——7月9日至10日,武汉因暴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后,14日咸宁、黄石等地因新一轮强降雨多处发生严重内涝,群众被困。

  ——7月10日,强降雨导致成都中心城区8座下穿隧道积水、40处路面积水;武侯区倒塌房屋12间;新都区1人不慎落水失踪。

  ——7月14日晚,广州遭遇暴雨,导致城区出现内涝,主干大道中白云区医院路段出现较大积水,一度影响交通。

  ——7月15日,陕西延安市城区和部分县城、集镇出现严重内涝,多处天然气管线断裂。

  ……

  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从北方城市到南方城市,无不饱受内涝之困;无论城市正常运转还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不遭受严重威胁。

  有学者称“一场大雨就把一个城市几十年的建设打得原形毕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话说得或许有些偏激,却发人深思:为什么在极端天气下,现有排涝设施跟不上城市积涝的步伐?为什么我们能以惊人的速度、高新的技术来修建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却改变不了‘逢雨必涝’的现状?”

  城市内涝缘何重复上演?

  城市内涝所带来的惨痛经历,并未从人们记忆中走远。去年发生的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可谓给全国城市上了严峻的一课。

  然而,时隔一年,城市内涝仍在多座城市重复上演,原因何在?

  “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昆明一位排水专家对此直言不讳:“当昆明市地上工程快速发展时,繁华的商业街和高楼大厦下面,是一套无法与之同步配套的排水系统。”

  据权威部门官员介绍,目前排水设施标准相对低,绝大部分城市没有编制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即便像上海这样综合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城市,外环以内600平方公里,排水设施建成覆盖率也只有70%。

  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滞后,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雨污分流不彻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悦说:“全国每年要处理400多亿吨污水,但是我们的管网没有到位,实际上是按照过去的雨水系统在收集大量的污水,一个冬天下来,所有的雨水系统都开始淤积,造成了疏通的问题难以解决。”

  “重建设轻维护”的管理模式,也往往令“小患”积成大祸。

  记者日前在北京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流域的一条地下管线污水口看到,管径近两米的管道,四分之三左右的面积都被乌黑的淤泥、杂物堵塞。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当一条管线的淤堵率超过20%时,即进入了清掏期。

  往更深一层看,城市建设如何与自然相协调,值得思考。

  在江西赣州,有一条著名的排水沟渠“福寿沟”,建于宋代,如今在市政工人维护下,仍在发挥排涝泄洪的功能,这个区域也从未发生过内涝。

  据有关专家介绍,福寿沟利用城市地形的自然高差,全部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做好城市绿地和水体的保护,形成一定的雨水蓄积能力。

  穿越千年,今天的我们似乎遗忘了先人留下的经验。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专家程文利说,城市发展中,大树变成绿地,沙土地变成水泥地,雨水下渗能力弱化,汇集至城市道路形成水流,这是城市内涝主因之一。

  云南大学教授金子强说:“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不仅在于霓虹灯有多亮,也不仅在于楼有多高、路有多宽,更在于基础设施有多过硬,尤其是下水道这样的良心工程是否通畅。”

  告别内涝,

  既要应急之计,

  更需长久之策

  北京,广渠门铁路桥,新的泵站正在建设中。一台挖掘机停在大坑中间,坑的周边已用混凝土围起。

  去年“7·21”特大暴雨时,广渠门桥下积水超出泵站极限,桥下发生河水回灌,立交桥下积水曾深达4米。

  北京市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启诚说:“吸取去年的教训,今年泵站和护城河有了联动,如果预报有大雨的话,护城河要提前放水,根据降雨的不同情况,调整闸门,避免去年出现护城河水倒灌的情况再次发生。”

  如今,一系列应急措施正在各个层面展开。建立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措施,加强应急能力教育和预警信息宣传……

  告别内涝,既要应急之计,更需长久之策。

  转变发展理念是根本。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专家说:“排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是我们现在的发展理念,甚至管理体制,都存在人为分割了大自然的完整性。”

  摸清“家底”是第一要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说:“现状普查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组织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同时还编制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指导各地编制符合当地实际的综合规划。”

  加强立法是保障。如日本有《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排水能力都有严格规定。许光建说:“要有问责制,若再遇城市内涝而有人员死亡,相关公职人员该记过的记过,该下课的下课。”

  专家还建议要推动排水防涝方面的科技创新。许光建说,政府公共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雨水收集等方面的科技创新。

  “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底发出的通知,为治理城市内涝列出了时间表。人们有理由期盼,内涝将不再是中国发展之痛。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