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郎 涛 乔 桥
7月18日,焦作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专业12名员工经过两天的奋战,顺利完成了康鑫小区两个配电台区的改造工程,并开始履行管理与维护职能,彻底解决了该小区供电设施无人管理的问题。这是该公司加大配网治理力度,全力做好迎峰度夏保供电工作的一个缩影。
高峰又逼近 有喜也有忧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焦作电网用电负荷也持续攀升。7月1日,焦作市全社会最大负荷达298万千瓦,网供电量达到5694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该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王国智说:“预计2013年度夏期间,焦作电网网供负荷最大将达295万千瓦,同比增长6.8%;全社会负荷最大负荷将达325万千瓦,同比增长8.33%,其中市区配网负荷约60万千瓦,同比预计增长15%左右。”
长期以来,配网薄弱一直是困扰该公司迎峰度夏工作的老大难问题,而有限的资金投入又让配网改造显得力不从心。目前,焦作电网在博爱变、竹贤变两座500千伏变电站的强力支撑下,能够满足焦作市夏季最大负荷用电需求。但由于居民生活用电负荷增长较快,在持续高温酷暑的天气下,居民降温用电负荷和农网抗旱负荷呈突发性、集中性迅猛增加,且用电负荷增长幅度和区域性不均衡,在用电负荷高峰期,城市配网和农网供电设施过载现象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的可靠供电。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首先确保百姓生活用电。”焦作供电公司总经理赵建宾逢会必讲这样的话。“看到员工们顶着高温奔波忙碌,我是又喜又愁,喜的是焦作供电公司拥有这么好的员工队伍,愁的是市区配网过于薄弱,不能满足居民用电需求。改变焦作配网落后现状,让大家轻松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赵建宾言语间透露出些许的无奈,但也传递出了努力的方向。
应对有良策 步履方从容
在今年迎峰度夏到来前,该公司先后完成六座10千伏开闭所、12条配网线路工程的施工投运工作;对城区出现过负荷现象的49台变压器进行了更换,新增台区33个、升压增容台区24个,新装的六台环网柜、10台分线箱、两台箱变全部在迎峰度夏前投入使用。
多年来,由于焦作城区厂矿企业外迁或倒闭等原因,遗留了大量无人维护管理的家属院配电台区和老旧线路,存在着设备老化、线路布局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等诸多问题和隐患。3月份,该公司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之后,向焦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5月份,焦作市政府将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列为2013年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出台了《焦作市城市电力公用事业附加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支出在优先保证城市路灯电费支出后,余额全部用于城市公用电力设施建设与改造”,并委托焦作供电公司负责具体实施。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了28个无人管理小区配电设施的改造任务。
10千伏水库线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承载着焦晋高速公路照明及服务区、枫林峡景区乃至整个龙洞乡的用电。由于年代久远,线路严重老化,遇上恶劣天气,更是不堪重负,尤其是对林区防火存在着隐患。从今年年初开始,该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对该条线路进行改造。该条线路全长32千米,全部位于崇山峻岭之间,平均海拔420米。该公司干部职工吃住在施工现场,天刚亮就开工,直到天黑才收工。施工区域没有路,他们就开辟临时线路,人拉肩扛往山上搬运材料;挖掘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们就用手锤、铁锹等人工开挖铁塔基础。历经半年多的时间,水库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其投资额度之大、建设难度之大在焦作10千伏线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服务如空气 责任在我心
“服务如空气”,长期以来,这是焦作供电公司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迎峰度夏期间更是如此。
该公司编印了《工作责任簿》,列出了该公司每台设备、每条线路的名称和对应责任人,对供电设备和线路实行“户籍化”管理,并随时跟踪、反馈设备及线路的运行情况,执行周通报、月公布的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供电服务质量。该公司率先在全省电力系统出台了“6个180秒”应急服务流程,要求员工在电网突遇异常和故障停电后,必须在规定的极短时间内,完成反应、应对、告知、协调、走访、反馈的全过程。同时,该公司全面加强计划管理,对相同任务进行压缩打包,集中停电时间统一实施,解决了重复停电等问题;对重要线路和设备检修实施“零点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客户的影响。
7月12日,该公司配电运检专业抢修二班班长孙宏光从工具柜里搬出一摞抢修记录本,分别找出了去年6、7月份和今年6、7月份的记录让笔者看。“你可以对比一下,这两个时间的抢修记录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抢修任务要轻松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见缝插针都能吃上饭。这和焦作供电公司加大配网治理力度密不可分。”孙宏光脸上透着欣喜。
今日露水重,明日太阳红。在如火如荼的迎峰度夏这场“大考”面前,焦作供电公司的干部职工用辛勤和汗水,为自己赢得了满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