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宋华,西南财经大学博士选调生,从博士生到公务员、从象牙塔到政府机关、从手足无措到沉稳老练,在办公室工作的实践中,宋华用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善于思考阐释着一位优秀博士选调生的典型样本。今天,让我们随着记者的引领,认识这位选调生吧。
办公室工作不好干,这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事务琐碎,既需要思想性,更需要前瞻性,其工作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领导决策的结果。为此,他积极参与办公室里的所有工作,文电、会务、文秘、调研、督查、纪检、财务、机要、保密、值班等。很快,他就将办公室的工作做到了得心应手,屡次受到领导好评。无论参与办公室的哪一项工作,他都抱着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的态度,这也是他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最大感悟。
他,就是中站区委办公室主任科员、西南财经大学博士选调生宋华。
在服务发展中展现才能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中站区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内的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面临着倒闭风险。区委主要领导要求区委办公室针对标准化厂房的入驻企业进行专题调研。
接到任务后,宋华便和办公室同事多次来到标准化厂房,和入驻的每一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到车间进行了实地察看。随后,他运用所学的财经专业知识对每一家企业的经营现状、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些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改进建议,最终撰写出了10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加快推进工业(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内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并被区委领导采纳。目前,标准化厂房中的绝大部分入驻企业已经走出困境,有的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对乐食汇企业进行调研时,宋华发现,该企业主要生产米线,产品结构单一。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时,他就指出了企业利润低的症结所在:米线这种产品更适合南方人口味,从焦作运到南方进行销售,物流成本太高。这也导致该企业产品利润率很低。他建议,该企业可以结合焦作特产,生产出适合北方人口味的产品,比如铁棍山药方便面等。除生产方便面外,该企业还可以生产铁棍山药饮料,打造具有焦作特色的高端饮品。座谈会上,当该企业负责人听到宋华的建议后,当即表示要考虑进行战略性转产。目前,该企业生产的铁棍山药饮料已经成为焦作多家饭店的指定饮品。
在接待上访中融入真情
宋华,山西人,2011年8月来到焦作工作。刚工作时,他就主动承担起了值班任务。他说:“每到节假日,为了让同事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作为新人,我应该多承担一些值班任务。
“在值班过程中,我能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宋华对于值班这样理解。
刚开始值班时,宋华不知道该如何接待上访群众。“特别是遇到几十人的群访状况时,我感到手足无措,必须虚心向同事学习如何接待上访群众。”宋华说,“通过接待上访群众,我深刻领会到,发生在上访百姓身边的事情也是关乎百姓家庭的大事件,我更应该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宋华说。
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拄着双拐来上访。宋华热情地接待了她,并问清楚了上访原因。原来,老大娘叫王秀玲一个人居住,其房子已经年久失修,墙体有很多裂缝,需要维修才能继续居住。但王秀玲还在靠低保维持生活,根本没有钱维修房子。当她得知同村的邻居都分了安置房时,自己也想要一套,所以就来找政府,看能不能解决她的住房问题。王秀玲说:“俺一辈子也没给党和政府添过麻烦,这次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俺才过来找领导的。”
面对满脸愁容的王秀玲,宋华很同情,也很焦急,希望立刻为她解决问题。于是,他马上和办公室领导沟通,并与集聚区办公室和许衡办事处进行了联系,深入了解了安置房分配政策。原来,王秀玲的住房离集聚区拆迁范围仅有数米远,不属于拆迁安置范围,没办法享受安置房政策。随后,他在与区政府办公室取得联系后得知,王秀玲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向民政局申请专项资金的途径来解决。他又将相关的政策跟王秀玲进行了详细讲解。听了他的解释,王秀玲脸上露出了笑容。送走了王秀玲,宋华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创新流程中奉献赤诚
针对办公室部分职责交叉重叠、推诿扯皮等现象,区委办公室领导提出要求,用制度规范办公室的运转。
宋华运用博士特有的研究特长,主动承担起了区委办公室制度的编制工作。
为此,他查阅了几十本关于办公室制度方面的书籍和几十万字的相关资料,对办公室的各项职责进行梳理,并和办公室的领导、同事进行沟通交流。结合中站区委办公室的实际情况,他最终完成了将近50000字的区委办公室制度汇编,共涉及了文件文稿、信息工作、文电事务、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查办、机要保密、后勤保障、自身建设等九项制度,对区委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职责和流程进行了整理规范。在该制度出台后,领导和同事都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分工和办事流程更加明确了,办公室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也随之减少,工作运行更加科学规范,运转效率显著提高。
相信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对会议通知并不陌生。一个大型会议通常需要一个人花上一天的时间通知与会人员,如果不能做到认真细致,还可能出现差错,宋华也不离外。
宋华说:“如今,我花十几分钟就能搞定以前需要一天的会议通知工作量。”他说,如果通过短信和电话的方式同时通知与会人员,就相当于有了双重保险。
在和领导商量后,宋华建立了“随心呼”短信通知平台,把所有通知范围的手机号码都输入进了“随心呼”里。每当通知会议时,他就可以通过短信和电话两种方式通知与会人员,做到了既精确又高效。
紧接着,宋华还对电话通知范围进行了分类管理,把所有人员按照职务、级别、所属单位等属性编排为23类。这样以来,每次通知会议时,宋华就能在每一个分类里轻松找到要通知的人员。
最后,宋华将会议通知程序固定了下来,并把该项工作形成了模板化的规范操作。
在培育亮色中提升水平
在宋华接手该区的信息工作以前,那里的信息工作在全省排名一直很靠后。宋华刚开始负责往省里报信息时,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但是,宋华有一种钻研学习的精神。他常常向办公室领导和同事请教,并通过参加市委办公室信息科组织的信息工作会议,向信息排名靠前的县市区的同事请教,并要求自己每天上省委办公厅信息内网浏览相关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宋华很快就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熟悉了。“通过参与信息工作,我对省委、市委开展的中心工作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自己也逐渐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宋华说。
为了使各个单位多上报信息,宋华请示领导后,专门召开了全区信息会议,并借此健全了全区信息员队伍,制订了《信息积分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了相关单位向区委办公室报送信息的积极性。
从这些信息中,宋华会根据信息的时效性和重要性进行筛选、整理、修改,并向省里报送。一开始,他的稿件在省里的采用率并不高。他就仔细对比自己报送的信息和省委办公厅信息处所采用的信息的差别。从信息的选材、题目、内容、时效性、政治敏锐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后,逐渐总结出了心得,大幅度提高了稿件的采用率。在宋华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1~2012年间,中站区委办公室连续两年获得了河南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宋华认为,要想干好基层工作,首先,要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其次,要广交朋友;最后,要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我要在基层乐观地工作、生活,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在基层工作,就要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宋华说,“这是‘三平精神’的要求,也是我在总结基层工作时的感悟,和对自我的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
宋华(右)与同事正在进行业务交流。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