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邱利荣
在新区阳庙镇和庄村,有一位汽车和建筑领域的“土专家”,自去年以来相继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他就是农村小伙儿范春林。
近日,记者慕名而来,一探范春林的发明之路。
范春林向记者介绍说,他的其中一项发明与交通工具有关。范春林搬出一个长长的铁制品向记者讲解,经常开车的人都知道,有效缩短机动车紧急制动后的惯性距离,对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他的“机动车制动防惯器”就是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发明的。
“土专家”的发明,绝非偶然。
范春林,今年25岁,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是一个“汽车迷”,经常跟着父亲琢磨自家机动三轮车的原理和维修技术。2010年,他从郑州交通学院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毕业后曾就职于焦作市恒源汽车4S店,亲眼目睹了众多由于机动车惯性导致的追尾、跑偏、爬坡溜车等交通事故。由此,他产生了发明的冲动,那就是制造一种特殊的装置,以有效缩短汽车紧急制动后的惯性距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011年冬,范春林辞去了4S店的工作,回到家里专心搞发明。他先把自己的设想与理论相结合,然后设计电路,绘制图纸,购买零部件,终于制造出了理论中装置。为使该装置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他又从自家的三轮车,到借来的小汽车上做测试,从平坦的路面到陡坡上做测试,经过无数次实验和改装,他制造的装置终于具备了良好的制动防惯性,尤其对雨雪路滑、山路陡坡等复杂地段,可有效防止车辆爬坡动力不足或半坡停车倒溜等现象的发生。2012年年底,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验合格,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范春林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工人,父亲工作的艰辛自小便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所以,在研制“机动车制动防惯器”的同时,范春林还致力于建筑领域的发明与创新。他的另外两项发明“烈日高温施工遮阳篷”和“便捷式高层脚手架”同时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此两项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轻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
很快,“土专家”热衷发明的消息不胫而走,今年年初以来,有多家汽车生产制造商找到了范春林,寻求技术合作或技术转让。就在记者进行采访时,焦作市制动器有限公司、焦作市长远机械厂的企业代表先后找到范春林洽谈合作意向。范春林告诉记者:“希望我的发明能广泛应用到家乡的经济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