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活、畅、利、秀”是和谐城市水系的重要特征。清,即清清碧水,不但是城市美观和观赏的需要,也是水体的生态功能能够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活,只有有了生命的水,才是真正的城市“血液”。畅,地下各种排水管道和沟渠是城市的“血管”。利,合理利用城市水系,使水体具有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秀,根据水与城市和谐相处的治水新思路,充分发挥水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打造我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观,加快创建城水和谐、生态优良的美好城市,笔者谈几点粗略看法。
当前,我市正处于城市建设大提速、城市功能大提升、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黄金期,应抓住机遇,发挥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加快城市水系建设,快速推进城市转型出现质的飞跃,从一个资源污染型城市彻底转变为生态美、特色美、动态美、意境美、人文美、整体美等具有多重功能,而且宜工、宜商、宜居的理想城市。
(一)把投资与机制结合起来,尽快完善落实水系规划。首先,编制包括规划、水务、园林、环保、城建、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在内的具有统领性和全局性的《焦作市水系综合规划》,完善湿地、绿化资源保护、管理规划,将远期目标、近期计划,通过电视或街牌示意图等方式公布于众,分步监督实施。其次,建立快速推进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要逐年递增城市水系和水边绿化预算,并提高管护标准。各相关单位要建立水系和水边绿化专项资金,加强建设和管理。市住建、交通、水利、园林、城管、财政、发改委、国土等部门,要向上争取项目,把水系和水边绿化建设列入各个项目之中,统筹安排,优先发展。要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水系和水边绿化建设,通过成立水利专项融资公司、土地溢价增值、公建民助、民建公助或捐资、认养认管、盘活城市有形与无形资产、加大涉水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等方式,满足水系快速建设的投入需求。
(二)把防洪与景观结合起来,提升多功能标准。我市是典型的山前城市,应将防洪、景观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景观建设要因河、因地而宜,在精细化工程建设上下功夫。第一,提高防洪标准。按照100年一遇的承载能力,修筑桥梁,加固水库,新建湿地,开挖截洪沟,建设拦水墙,改造排水管网,扩建排水管渠,扩宽大沙河、新河、普济河、群英河、翁涧河、李河、黑河等主要河道,努力在5年内将城区建成一个完整可靠的防洪体系。第二,搞好沿岸造型。对河岸、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按照规划风格,对沿河景观进行统一包装,让和谐统一的建筑、造型各异的桥梁,倒映在波光粼粼之中。第三,搞好沿岸亮化。通过对河道、堤岸、桥梁的全面高档次亮化,增强水系的动感和魅力,让水系不仅成为白天城市的风景,更成为夜晚城市的亮点。第四,搞好沿岸绿化。突出水系的景观功能,关注水系景观与绿化景观在功能定位上的区分性与和谐性。
(三)把文化与亲水结合起来,突出水系地方特色。第一,水系建设要融入文化元素。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将焦作山水文化、太极文化、怀商文化、怀药文化、煤矿文化、功夫文化、历史文化等融入水系建设中,可考虑在每条主要河渠或堤岸旁、公园内、小岛上建设一个展示焦作文化的主题公园或广场,或以历史名人为主题,或以太极为主题,或以怀药为主题,或以煤矿等与焦作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为主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焦作文化,使水系工程的每个点、每条线、每道景都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真正让水、文化、旅游等要素穿上连体衣,凸显水系的人文之韵。第二,水系建设要强化亲水性。建设水上娱乐项目,不仅能观景、休闲,也能在开阔的水面、淙淙的流水中亲水娱乐,满足人们的亲水之欲、泛舟之趣。
(四)把开源与节流结合起来,建设可持续水系。北方城市建设水系,最让人担忧的是水。我市对水源的可行性要有长远评估,引黄入焦后,当下水源能够满足需求,但并不代表将来也能满足。因此,要不断开发水源。第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规划设计湿地水面要经专家论证,切实能起到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作用。第二,把中水作为老城区景观用水。第三,抓紧建设孤山水库,蓄雨洪水作为城区应急补充水。第四,广泛集水,利用城区北高南低地形,开挖截洪沟拦蓄雨水、渗水入地等办法,防范地下水沉降;利用废弃矿井建地下水库,既助排涝之力,又备旱季之需。要节约用水。开展全民节水和节水方法宣传活动,采取硬性措施节水,如推广自动开关的自来水龙头、电子控制小便池节水器等节水器具;采用生物处理法等生物处理装置对下水道中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大力提倡使用下水道再生水与雨水等杂用水冲洗厕所、洗车、街道洒水、浇树养花等。
(五)把设施与经营结合起来,培育水岸经济。第一,打造南水北调(焦作段)旅游走廊。南水北调工程除自身旅游资源外,沿线有穿黄工程景点、陈家沟、苏家作民房、山阳故城、汉献帝陵、云台山等景点。以南水北调工程为轴线,连接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二,打造水系沿岸休闲文化场所。依托我市民俗,沿岸建设一批吃、住、玩等休闲项目。第三,打造水上乐园,像南京市秦淮河那样,每到夜晚游船如织、灯火阑珊。第四,打造高档商贸、购物市场,营造滨河商业繁荣、人声鼎沸的景象,通过水岸经济,形成水系创收、管理、维护的良性循环。
(六)把环境与生态结合起来,硬腕综合治理。第一,要加大污水处理投入,提高处理能力和效率。第二,要完善排污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能力。第三,要加强河道执法监督,制止在湖(渠)边垂钓、洗衣、洗车、游泳等一切不文明行为,重罚向河道倾倒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第四,加大保洁力度,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及公厕,固定保洁人员,保持水系水清、两岸绿化带洁净。第五,鼓励公众参与保洁活动,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沿线居民的沟通渠道,将保护水环境和水生态纳入110联动中心,充分发挥市民保护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积极性。第六,建立稳定的河道水域生态区,营造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使核心区处处呈现鱼跃鸟翔的景象。
(作者单位: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