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琴
净影寺东侧的讲经阁飞檐斗拱,耸立峰顶,古朴典雅,下临碧波荡漾的净影湖,湖水倒映着讲经阁,如诗如画!
史载昙始大师、慧远法师都曾在此讲经弘法,说理入法,引人入胜。数以千计的善男信女到此听经学法可以醍醐灌顶,洗心养性;而且禽兽也受到感化,“野雉来听”“猿猴献果”,想要修成正果,甚至于崖壁上的青石也在潜移默化之下透着灵气,有了佛的模样,稍事工匠,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石刻群。历代文人墨客不乏在此饮茶品茗,倾心交谈,撰写经书。唐朝著名诗人祖咏曾经站在当年的古说法台上动情地吟咏道:“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世间不常见,宁止暂忘归。”脍炙人口,世代流传。
讲经阁下,湖水湛蓝,湖面泛银,乃是一面天人合一的潭湖。湖上碧波泛舟,泰然游弋,舒心之至。湖中间一架横跨南北的木桥,古色古香。桥两端的凉亭雕梁画栋,彰显着东方古典美。桥两侧栏杆上精雕细刻的12个生肖栩栩如生,灵动传神。桥东水中央一尊卧佛雕像没入水下,笑容满面,憨态可掬。随着水波荡漾,佛像脸上的笑纹似乎在动,嘴巴也颌动着,像活了一般,甚是悦人。他的肚皮上趴着一个嬉笑的乳臭小童,天真无邪。“弥勒戏童子”的生动雕像,昭示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旷达襟怀,任凭游人去参醒、去感悟。桥西汉白玉雕塑观音巨像屹立于水面,慈眉善目,仁厚安详,时时警示人们慈悲为怀,善待众生,爱心无量。一东一西,一谐一庄,相辅相佐,相映成趣。
湖两岸峭壁高耸,石壁上数百尊石雕神像,林林总总,端庄肃穆,似乎在向世人讲述着神道禅机。时值盛夏多雨季节,崖壁草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波光潋滟。湖光山色相互辉映,青山绿水相互依偎,令人心旷神怡,默然陶醉。
巍巍讲经阁岿然高耸,倒影入湖来,粼粼净影湖,山环水绕讲经阁,诗情画意无穷尽,却疑西湖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