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李 涛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也喜欢学生,和他们在一起我会觉得永远年轻,永远朝气蓬勃。”这段朴实的话语,出自一位扎根山区的年轻乡村教师朱林林。
2009年,朱林林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特岗教师的招聘考试,被分配到了沁阳市山路平学校。该校在沁阳市的最北面山区,而他家在沁阳市的最南面,相距30多公里,而且还有几公里的山路。
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山区的教师更难。因为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付出艰辛。四年了,这一路走来,朱林林从来没有后悔过。
留守学生是朱林林面对的第一难题,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共性问题。但他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习中,他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生活中,他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时间久了,他和学生成了好朋友,学生有心事愿意跟他说,有困惑愿意同他探讨。
班主任工作烦琐、复杂,又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工作起来就更加困难。于是,朱林林对孩子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不把学习当成负担,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英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他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付出总有回报,通过几年的努力,他所教的班级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
“孩子们身上那种不怕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念,留下来教给他们知识,带给他们欢乐。”朱林林说。班里有个女生叫马飞云,她家离学校很远,每次上学都要走很远的山路,翻好几座山才能够到校。马飞云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两个哥哥又在外地上学,家里就她一个人,每天都是她自己做饭,有时候下午放学天都已经黑了,山路非常难走还很不安全。知道这个情况后,朱林林和她商量,向学校申请,希望能让她住校。朱林林和她一起到她家拿铺盖,山路很窄,路的两边种的都是齐腰深的植物,枝叶交叉着挡住了道路。有的路段坡还很陡,稍不小心就会跌倒。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翻了一座又一座山,不知走了多久才到了马飞云家。这一趟山路走下来,朱林林歇了很长时间才缓过气来。“这才真正地体会到学生们求学的艰辛。”朱林林说。
“山区孩子的学习条件不如城里孩子的条件好,也许城里学生会有好几套辅导资料,可是,山区的孩子手中仅有的就是基础训练和月考卷。”朱林林说,“要想提高学习成绩,除了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外,还要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了能使更多的山里孩子学到知识,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我愿意扎根山区,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把最先进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朱林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