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7月20日,一场大雨过后,新区苏家作乡苏家作村万家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蔬菜基地内,各种蔬菜长势甚好,着实诱人。社员们正在采收成熟的豆角、茄子、大葱等蔬菜,准备打捆装箱。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位菜农正在菜畦里摘收茄子,合作社负责人刘联合告诉记者:“这些人都是我们合作社的社员,要是之前不下雨,就可以看到棚内几十个人一同劳作的火热场面。现在,我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各地的菜商纷纷上门购菜。”
走进这片占地200多亩的大棚蔬菜基地,场面可谓壮观:长长的豆角垂挂下来,足有七八十厘米长,地上冒出的大葱竟有一米多高,一个个紫茄子犹如小灯笼一般挂在枝上,绿油油的小白菜铺满菜地……
一位来自郑州的菜商告诉记者:“这个合作社种的菜口感好、质量高,俺也能卖个好价钱。”据了解,这里所种植的蔬菜,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例如从山东章丘引进的大葱,最高可以长到1.5米;从山东寿光引进的丝瓜,不仅口感好、瓜条直、耐运输,而且保质期还长。
“咱们这大棚里共种植蔬菜十几种,是我们6个人投资45万元联合经营的。这些大棚冬天有日光温室、保温炉,还配有通风设备,而且我们所用农药全为美国和瑞士进口的植物提炼型生物农药,对人体无害。”刘联合告诉记者。
“这么好的蔬菜,销售情况一定不错吧?”记者问道。
“当然了,咱们的蔬菜供不应求,北京、山西、郑州以及周边一些县市的菜商和大型超市都是上门来收菜。光我们合作社的工人就有120多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赶到五六月份忙活的时候,最多能有200多人,平均每个工人每月能赚2000元左右。”刘联合高兴地回答。
“现在,承包的这片大棚让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一年下来轻松赚个十几万元,而且还安置了村里不少的劳动力。下一步,我们准备再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加入我们的合作社,做大做强,共同致富奔小康。”刘联合望着眼前的一大片菜地,信心满怀地说。
图为新区苏家作乡苏家作村万家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采摘蔬菜。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