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徐学勤
“要想富,快养兔”是武陟县小董乡乔庄村村民间流传的一句话。7月22日,记者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村,对村民饲养长毛兔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该村饲养户李虎成家里看到,几个村民正在挨个为一只只又白又肥的长毛兔剪兔毛。“俺村能够走上养长毛兔致富的路子,多亏了有个好书记。”李虎成指着与记者一同采访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连喜说。
2009年初,张连喜刚担任乔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民致富无门的局面,他深感责任重大,不断思考着如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当年8月,张连喜得到养长毛兔可以致富的信息后,带领村干部先后到浙江、山东等地的长毛兔饲养基地考察。
张连喜经过考察发现,兔毛市场需求量大,饲养长毛兔大有可为。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乔庄村首批长毛兔饲养基地诞生了。目前,该村长毛兔饲养户已经从最初的13户发展到现在的110户。
张连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只长毛兔3个月剪1次毛,每年可剪4次毛,每次剪毛约0.25公斤,每公斤兔毛按380元计算,养一只长毛兔每年的收益就是380元。在熟练掌握饲养技术的情况下,每个饲养户按养1000只兔子计算,一年的收入就有30多万元。
目前,乔庄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与长毛兔相关的产业。同时,以乔庄村为中心,周边的北王、薛村等十几个村的长毛兔饲养户达800户。养兔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俺村的长毛兔饲养业如今在全国也有些名气,安徽、浙江等地客商定期来俺村收购兔毛。今年,村里还要动员村民继续扩大饲养规模,把乔庄村打造成豫北地区重要的长毛兔饲养基地。”张连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