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今日武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高校设置评估委员会专家组莅武
我县荣膺“中国黄河文化之乡”
畅叙鱼水深情 共话军地发展
省市召开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
深入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为实现武陟梦提供坚强保证
传达贯彻省委副书记邓凯莅武调研讲话精神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重的黄河底蕴 烫金的文化名片
我县荣膺“中国黄河文化之乡”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7月23日,在“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右)向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左)授予“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牌匾。本报记者 翟晓飞 摄
  7月23日,在“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省文联主席马国强(右)向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左)颁发“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牌匾。本报记者 冯振乾 摄
 
   

  本报讯 (记者温淑均)7月23日,“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县宾馆三楼会议厅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我县“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我县成为全国首个授牌地。中国民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省文联主席马国强,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夏挽群,市委常委、副市长迟军,县领导常鸿、闫小杏、魏国龙、薛新生等出席授牌仪式和新闻发布会。

  仪式上,省民协秘书长程建君宣布命名决定;吕军向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授予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牌匾;马国强向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颁发了“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牌匾。

  我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文化源远流长。

  我县地处“悬河头,百川口”,扼守黄河河道关隘,黄河至此高原入平,千里“悬河”,起于我县;千里长堤,起于我县;千支万流,结于我县。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县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就与黄河有着生生不息的关联,从大禹治水到祖乙迁邢,从邢人作丘到雍正堵口,从新中国修建人民胜利渠到引黄植稻……自黄河流域有人类聚居以来,我县都是人们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主战场。我县有20%以上的村名、地名与黄河直接相关,折射出了黄河文化浓重的历史身影。尧帝农耕、大禹治水、汤王筑堤、邢人作丘,既有官方史书严谨记载,又有民间栩栩如生的传说。我县丰富多姿的文化遗存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方式,与黄河文化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民间信仰、社会习俗、民间艺术、祭祀习俗,千姿百媚,熠熠生辉。

  就是这样独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河文化的特殊性;独有的治河文化,体现了黄河文化的代表性;独具的历史遗存,蕴含了黄河文化的延续性;独到的传承开发,弘扬了黄河文化的创新性。万里黄河,流经全国9省区100多个县市,我县最终独占鳌头,折桂“中国黄河文化之乡”。

  吕军在讲话中说,武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以炽热的民族文化情怀、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在黄河文化的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希望我县以荣膺“中国黄河文化之乡”为契机,做好宣传,扩大影响,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黄河文化,进一步传承好黄河文化,使这里成为聚集黄河文明、品味黄河文化的胜地。

  迟军在讲话中希望我县要充分利用好“中国黄河文化之乡”这个平台和载体,深度开发黄河文化资源,全面拓展黄河文化产业空间,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真正将黄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

  常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授牌和“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是我县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黄河文化“全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对于推动我县文化繁荣、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必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为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注入不竭的生机和活力。他说,授牌代表着荣誉,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成功创建,饱含着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武陟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份深情厚谊,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县的发展,多提真知灼见,帮助我县进一步把厚重的黄河文化挖掘好、保护好、发展好,让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更加绚丽多彩,更加灿烂辉煌。

  闫小杏发布新闻,她从我县独特的地理位置、赓续传承的黄河文化、丰富的民间文化遗存、黄河文化的保护弘扬、致力黄河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将我县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向与会嘉宾作了详细介绍。她表示,我县将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全力做好黄河文化的弘扬与开发工作,为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做出不懈努力,真正把武陟建设成为以黄河文化为底蕴、新时代创业精神为支撑、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谱写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