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高小豹 陈作华
“消防器材装备很先进,消防部队官兵个个技能高超……”7月26日,由10多名各界人士组成的“市民观察团”来到解放区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参观时,大家纷纷称赞消防部队是城市抢险救灾的尖刀兵、解难除险的突击队。
消防部队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队伍,承担灭火、抢险救援、当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等任务。八一建军节前夕,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织“市民观察团”走进解放区消防大队,实地探访我市消防部队官兵的训练和生活。
先进装备威力强大
“这辆‘东风’抢险救援消防车是我队主战车型,动力强、车速高、功能多,采用双排四开门式,独立连体,可外倾翻转75度,双液压油缸举升翻转机构,集牵引、起吊、照明、破拆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内含防护、破拆、侦检、堵漏、救生、输转、照明排烟等数百种抢险救援装备器材,一台车就能满足一般场所的抢险救援任务,是我们消防官兵灭火抢险不可或缺的利器。”解放区消防大队特勤中队战斗三班班长邓风光的精彩介绍,吸引了“市民观察团”成员们的注意。
据介绍,该特勤中队现有官兵29人,拥有焦作市区最好的消防装备,其中执勤车辆就有7部,“五十铃”泡沫水罐车1部,“东风”抢险救援车1部,18米高喷消防车1部,32米高喷消防车1部,“斯太尔”10吨水罐车1部、53米登高车1部,“东风”云梯车1部等,可实现不同环境下的各种救援需要。
市民刘拥军看着这些装备,问:“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增多,消防救援工作又该怎么开展?”
“随着高层建筑增多,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任务会越来越多。”邓风光指着一辆消防车说,“这是价值470多万元的53米登高平台消防车,该车最高可升至53米高空,其作业范围宽、救援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不但可以用作高空救援,设在平台上的水炮还可以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在我市发生的多起大火扑救中,这几辆抢险救援消防车都发挥了主要作用。”
训练有素技能高超
也许大家对消防官兵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所展现的矫健身影、精湛技艺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看到消防官兵平时所进行的高强度的训练。
炎炎夏日,强烈的阳光和高温辐射往往使准备出行的人们望而却步,可消防官兵依然顶着烈日在训练场上挥洒着汗水。“战士们必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实行高强度训练,才能有更好的战斗力。”解放区消防大队特勤中队指导员刘文礼说,“早上8点多,消防战士一天的训练就已经开始,包括铺水带、挂钩梯等最基本训练。还有体能训练,一般的项目是10公里负重跑,负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背40公斤的装备,一种是手拎20公斤的水带。训练内容虽然单一枯燥,但这些都是消防战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关键时刻都能派上用场。”
当天,在解放区消防大队的训练场上,消防战士表演了一人两盘水带安装,动作潇洒矫健,如离弦之箭,似流星闪电,在短短的六七秒钟就完成了40米两盘水带的安装任务。
据介绍,每当急促的电铃声响起,出警时,消防战士们个个像脚底装着弹簧一样,一下子蹦了起来。到车库,穿战斗服、戴头盔、系腰带、穿消防靴等,个人防护装备15秒内完成。1分钟内,消防车就出发了,五六分钟内就能赶到救灾地点。
统一着灭火战斗服,手持直流水枪,依靠先进的武器和防护装备,以及过硬的基本功,英勇无畏的消防官兵在无数次的急难险重任务中成功捍卫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托起了生命的希望。近年来,他们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1996年、1997年、2001年三次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先进中队;1998年~2000年分别被河南省委、焦作市政府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2003年度被评为基层规范化建设标兵中队,2007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岗位练兵标兵中队。
抢险救灾重任在肩
每年在消防部队的出警任务中,抢险救援任务约占七成,成为了消防官兵最主要的职责。消防官兵说,跟灭火比起来,抢险救援碰到的情况更复杂、更危险。
“2009年5月1日新修订的《消防法》实施后,明确规定消防部队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后,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社会救助数量显著上升。我们克服警力不足、抢险救援特种器材装备少的不利条件,积极参与交通事故处置及自然灾害、个人遇险救助等。”解放区消防大队指导员张京林介绍。
“安全素质调查显示,民众对消防知识知晓率不足30%。从火灾原因看,80%的火灾是人为因素造成;从重特大火灾人员伤亡看,多数是因公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所致。因此,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张京林的一席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市民代表张华轩说:“生活中有许多安全事故,如果有了预防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今天收获很大,看到了先进的救援装备,了解了消防知识,看到了消防战士的辛苦,有了他们的保护,我们有了安全感。他们是市民的保护神,值得尊敬。”市民代表、山阳区人大代表郑小军说出了大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