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影报道
他们,没有锃亮的钢枪,却拥有热血的青春和缠缚苍龙的长缨;他们,黝黑的皮肤写着坚毅,明亮的双眸闪着自信;面对熊熊烈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一段段穿越火焰的青春……“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90后”的他们,用歌声表达着自己的情怀,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就是解放区公安消防大队特勤中队的消防战士。
“一、二、三、四”,7月24日6时10分,解放区公安消防大队门口的普济路上,消防战士们用嘹亮的口号声迎来了新的一天,整齐有力的步伐成为清晨道路上动听的乐章。这是一天的开始,也是昨天的重复。出操、训练、学习、出警、就寝,紧张活泼而又极有规律的生活如同滚动的车轮。“预备,开始!”8时30分,伴随着队长的口令,他们开始了水带连接训练,一边奔跑,一边娴熟地将手中的水带连接好。在百米冲刺翻越障碍训练中,3米高的墙板在战士们的脚下如同平地,矫健的身姿犹如飞燕。在休息间隙,记者见到了正坐在地上不停擦汗的周志浩,18岁的他来自济源市轵城镇,是家里的独生子,用他的话说,小时候被宠坏了,以前家中的长辈在他眼中犹如自己的保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标准的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90后”。自从去年12月来到部队,他收获很多,“在部队懂得了战友情,遇到困难大家相互帮助,也知道了以前的娇气不好。”周志浩说,谈到以后打算时,他表示要好好训练,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来自周口的王浩显得很腼腆,在队友们聊天的时候会偶尔插上几句话。他告诉记者,他有个当了9年野战兵的表哥,小时候见到表哥穿着军装回家探亲,他就有种崇拜感,立志长大了也要当兵,他的梦想是留在部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望着训练场,因为他心里明白要想留在部队就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
15时,训练场上,战士们的身影在不停地穿梭。室外近40摄氏度的高温让站在树荫下的人都汗流浃背,而烈日下的战士们,刻苦训练本领,过独木桥、救火演练、高空攀爬……汗水从他们脸上淌下,如风的脚步却不曾停下。
赵文浩来自山东临沂,他说,在他高中宿舍10个室友中,有7人参军当了兵。当兵是他的梦想,作为家中独生子,起初父母不同意,他软磨硬泡,最终说服了父母,来到军营。
日常的训练,对“90后”的战士来说,除了汗水和辛苦外,还经常受伤,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大大小小的伤痕和苦与乐的滋味。
读书、看报……在没有警报响起的时候,一切显得平静而又有秩序。训练之余,战士们会进行篮球比赛、下象棋。用战士们的话说,这是在养精蓄锐,除了日常训练时提高体能和业务能力外,还需要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在救援时更好地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