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企一乾坤。不管是大企业里小改革的浓墨,还是小企业里大战略的淡写,都是解读一个企业转型的最好方式。
比如,今天的两个主角,无论是沁阳碳素的转型“蝶之变”,还是中铝中州分公司的转型“多米诺”,这一小一大两家企业分别用自身的生动实践,佐证着企业转型的小大之辨。
小企业、大眼界,成就了沁阳碳素牵手央企、借梯上楼的奇迹。坦白地说,始建于1996年的沁阳碳素,当初只能算是一个“小不点”—— 产能不过3万吨,别说在全国,就是在焦作也排不上号。但就是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在“掌舵人”都平的带领下,却摇身一变成为稳居河南第一、全国第五的“弄潮者”,并成为中国铝业稳定的战略合作者。
究其缘由,在于沁阳碳素善于创新、重视人才,也在于其居安思危、积聚后劲。都平敢于“放下所有事务,自费学习3年”这个看上去“有点傻”的决定,谁能否认沁阳碳素后来的谋篇布局,与这次及时 “充电”的必然联系。由此可见,即使一个再小的企业,也要有谋全局、谋长远的战略眼光,否则很难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企业、小切口,成就了中铝中州分公司运营转型的效果。按理说,无论企业规模,还是管理水平,中铝中州分公司绝对算是实力雄厚、基础不错。但面临运营转型这一系统概念和看似宏大的转型工程,这个“大个头”而是选取一个个小切口,把转型落到了一个个具体的改进项目中,不仅取得了“看得见”的节能降耗成果,还触发了“多米诺效应”,激活了“看不见”的转型动力源。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实质上就是要借助于杠杆的力量,四两拨千斤,把小转大。无疑,中铝中州分公司找到的这个支点,那就是充分依靠员工、发动员工,通过改变自身入手,改变每个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而改变企业的经营效率。
由是而言,小大之辨不单单是个哲学问题,亦是企业经营的管理智慧。其中深意,值得企业中人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