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7月27日晚饭过后,武陟县龙源街道东仲许村的文化广场上挤满了人,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广场变成了一个大舞池,大家排成行、站成列,跟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走,广场跳舞去!”如今,东仲许村的乡亲们吃过晚饭后,都会相互吆喝着来到广场跳舞。随着舞蹈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被“拉”了进来,大伙儿凑在一起,一边跳舞健身,一边拉家常,邻里感情越来越好。
“这些节目都是俺自己编排的,虽说不是专业舞蹈队,但跳得也有模有样。”55岁的荆大妈告诉记者,“俺跟老伴儿每天都来跳,活动筋骨,愉悦身心,比窝在家里看电视强得多。”
文化广场建设,是武陟县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部分。近年来,该县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建设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使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目前,该县在所有行政村都建立农家书屋,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1500余册、各类报刊3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活动专用设备,改善了基层文化服务条件,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该县活跃着320多支文艺演出队伍,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200多个。
“白天干活儿,晚上唱歌跳舞,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提到现在的业余文化生活,东仲许村村民赵凤娥感到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