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 1989年入伍,历任战士、指导员、助理员、干事、科长,2011年转业前任博爱县人民武装部政工科科长。
本报记者 杜 玲
晁红岩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格外深刻:英姿勃发,谈吐儒雅,一身正气,保持着军人的本色。
谈到自主择业,晁红岩告诉记者,他觉得就目前形势看,自主择业是个好政策;从干事创业的角度考虑,自主择业是一条实现自身价值的好途径。他之所以选择自主择业这条路,是因为他坚信,凭他掌握的技术和具备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环境造就人才,必须到能锻炼人的环境去。”2011年,刚转业的晁红岩到浙江省台州市一家民营包装公司担任负责行政管理的部门经理。“到任何一个岗位,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发挥不了能量的。”转业初到地方的晁红岩认为,地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在出效益;部队是以军事斗争为主,重在提高战斗力,所以自己转业到地方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他在这家包装公司干了3个月,了解了地方民营企业的组织机构,学习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遂决定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
“做事情,自己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否则,什么事也干不成。”晁红岩坚定地说。2012年2月,认真考察国内市场后,他创办了一家特产店,以生产经营焦作特产为主,包括“四大怀药”、冬凌茶等焦作地区特产,经营形势一度挺好。“随着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生产已呈现出绿色、保健、营养的发展方向,高质量的食品市场需求非常大。”晁红岩向记者理性分析特产店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保健食品市场不规范,政府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定会为原生态食品找到一条出路,我对原生态食品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在自主择业过程中,晁红岩最大的感受是:部队的优良传统要发挥,地方的特点也要适应,要不断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几年来,他一方面向书本学,认真研读《经济管理模式》《办公室手册》《公司法》等有关书籍,并于2012年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另一方面向社会学,做事讲究方式方法,讲究灵活性,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用脚走不通的路,用脑袋去走。”这是晁红岩经常说的一句话。开特产店是他事业发展的一个新平台。下一步,他将对焦作的“四大怀药”进行深加工,把“四大怀药”独特宝贵的价值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