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假公章“假装”就业、小卖部“签下”20名本科生、百元网购假就业协议……近日,频频爆出一些高校就业率注水造假问题。高校乃教书育人之地,如果将造假变为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课”,这些青年怎能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重任?
赵乃育 作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