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
修武山水秀美,独具神韵,是全国自然山水景区中唯一的驰名商标。
从悠久历史到自然山水,修武县的变迁折射出怎样的城市文明、城市精神?
近年来,修武县充分利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这一载体,催生了一个县城的蜕变:共建共享,共享共建,点点滴滴的熏陶,层层放大的影响力,扑面的文明气息让修武县兼具了石的坚强、水的柔情,先后摘取了全国最美小城、中国长寿之乡、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细节最能显现一座县城的文明程度。
为了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年初,该县专门把解决背街小巷居民的出行问题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县委书记王建修,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晓波多次轻车简从,走街巷、进庭院、聊家常,了解措施落实了没有,看看工程进展如何,问问居民满意不满意。现如今,路灯明亮了、路面平整了、排水畅通了,居民们笑了。
小节之处显大德,细微之处见文明。一座县城的文明,体现在市民的一举一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如果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细节之处彰显着修武的创建效果。从社区到家庭到市民,成为文明创建最活跃的“细胞”。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7月30日,由修武县妇联组织的“云台之声”女子合唱团正在排练歌曲《我的祖国》。该合唱团专门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为指导教师,每周二、四晚上在该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教唱活动。目前,参加该合唱团的人数已有100余人。
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进一步丰富活跃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该县开展了“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眼下,每天参与“教你一招”活动的群众达5000人次。
7月31日下午2时30分,烈日当空,酷暑难耐。笔者在修武县为民路与七贤大道交会的红绿灯处,看到了令人感慨的一幕:为民路走向的红灯亮着,虽没有过往车辆通行,而行人都在等待绿灯亮了才过马路。在等待的行人中既有上班族,也有带孩子的……个个紧锁眉头,手指刮汗,任凭在太阳下暴晒,也没人闯红灯。
“正是有了这么多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我们的工作轻松多了。”正在执勤的公安交通民警王丽娟高兴地说。
王文东是修武县公安局网监大队的一名民警,2010年5月7日,他在市东方红广场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车上留下了血样。今年3月25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南省分库传来消息,王文东与宁夏一名19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7月2日,王文东积极履行承诺 ,义无反顾地赴郑州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用爱点燃了一个远隔千里的陌生人的生命希望。许多干部群众纷纷称赞:王文东用爱托起了希望,体现了咱修武人的正能量。
修武县在创建工作中,不仅注重每一个细节,而且更注重透明。
从2007年开始,修武县已连续举办了6届“感动修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共表彰了28人,全部采取基层推荐、公开投票、公示的方式产生。
如果点击修武县人民政府网,留心一下政府在线栏目,你就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具有主人翁意识的民声:云台大道上拉石料的大货车抛撒货物,既影响行人安全,又影响卫生,请有关部门管一管;运粮河南门段河道栏杆损坏了,太不安全,请赶快修理一下……
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处处会聚正能量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修武县的创建内涵。修武县的创建工作从细节入手,又让文明之花绽放得如此美丽,让整个县城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