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王向阳
8月1日8时35分,记者来到武陟县电业局调度通信中心采访时,电话铃声响个不停,3名调度员忙着接电话,无暇顾及记者的问询。当日凌晨,在强对流天气袭击下,武陟县部分地区树木折断、玉米等农作物倒伏、供电设施严重受损,从清晨到上班时间,该局调度通信中心的报损电话就响个不停。
趁着短暂的空闲,调度员曹勇打开了负荷曲线图,记者注意到,从3时37分到4时21分,武陟电网供电负荷从14.1万千瓦骤降至7.3万千瓦,有38条10千伏线路跳闸。该局提供的受灾统计报表显示,全县共有36根电线杆被树木砸断、164处线路受损。
灾情就是命令,保供电就是保民生。灾情发生后,该局各供电所及时组织人员,踩着泥泞,冒着湿热的高温,全力投入抢修。
9时许,记者随同该局市场营销部主任刘小利到此次受灾严重的宁郭镇采访。刚到詹泗路大麻村村口,就听到“嗡嗡”的油锯声响,只见路南二三十米处,5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电力抢修人员正在玉米地里清理砸落在电线上的树木。来到近前,记者见到直径足有40厘米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砸在电线上,造成一根电线杆从底部折断、钢筋裸露。
树木清理完后,吊车将折断歪斜的电线杆重新拉直,一名抢修人员开始攀登电线杆拆除绑扎在白色瓷瓶上的电线。雨后转睛的天气,虽说温度有所下降,但湿热难耐,记者站在室外不到20分钟就汗流浃背,而抢修人员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其作业强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时,该局局长孙宏伟从其他受灾现场赶到这里,既为抢修人员送来降温物品,又现场协调指挥抢修工作。
离开大麻村,记者又来到受灾严重的宁郭村,该村东大街两旁种植的高大杨树,有30多棵被大风刮倒。“宁郭村5条10千伏线路全部因风灾停运,影响全镇用电。灾情发生后,我们所17名工作人员从6时就开始抢修,确保晚上恢复供电。”正在宁郭村5号台区指挥抢修的宁郭供电所所长程继国,向记者介绍了宁郭镇电力设施受损和抢险进展情况。
11时30分,记者离开宁郭镇时,该镇2条10千伏线路已经排除险情恢复供电。
18时50分,记者接到武陟县电业局有关人员反馈,该县受灾电力线路全部恢复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