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事情真相还“没出门”,谣言已经“传千里”?为什么很多谣言A网站辟谣B网站传、这个月辟谣下个月重来?
“谣言终结者”是搜狐新闻中心去年6月创办的栏目。结合该栏目1年多来“粉碎”的近300条谣言,搜狐新闻中心总监吴晨光将谣言大致划分为4个种类。
第一是常识类。这类谣言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高铁辐射引乘务员流产、手机SIM卡会被诈骗电话复制并被窃听等。这一类谣言往往硬伤比较明显,但因为多数人不具有分辨这些谣言的知识储备,而“宁可信其有”。
第二是时政类。这种谣言多是由个人网站或者微博发出的声音引发,涉及人物多是“有身份的人”,容易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第三是图片类。这类谣言在微博上十分常见,比如江西校车事故中就有人把旧图片大量在网上传播。
第四是伴随突发事件而大量出现的谣言。比如在今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就出现诸如“5年前有人预测到雅安地震”“198名俄罗斯救援人员赴灾区”等谣言。
互联网研究学者闵大洪说,制造网络谣言者,有的为了吸引眼球,获得点击率;有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打压;有的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甚至有的谣言只不过是发布者想恶搞一下试试网络的效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有意制造重大谣言,造成社会恐慌,甚至达到个人或利益集团的目的。(据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