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原文钊) 8月1日,我市玉米大面积遭遇疾风骤雨受损后,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昨日,专家组又为我市玉米后期管理提出了新的建议。
经过实地查看和讨论后,专家组认为,各地要因地制宜,对受灾玉米田和正常生长的玉米田进行分类管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秋粮产量,弥补经济损失。
针对受灾玉米田,专家组指出,一是对倒伏较轻、靠自身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生长或者人工扶直的玉米田,要加强肥水管理,适量追施速效肥料,促其正常生长;二是对倒伏严重但经自身调节大部分结穗部位能起身离开地面的玉米田,因自身授粉困难,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粒数,减少灾害损失;三是对于茎折严重、难以形成产量、几乎绝收的地块,要组织群众及早深耕掩青晒垡,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增加土壤肥力,为明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针对正常生长的玉米田,专家也提出了提高产量的建议:一是目前玉米正处于抽雄期前后,需水量大,对水分敏感,所以遇旱要及时浇水;相反,目前又是汛期,降雨往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很容易造成田间积水,玉米生长后期田间积水两天就有可能造成根系窒息死亡,所以遇涝要及时排水,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作好应对气象灾害的准备。二是对高产攻关田提倡去雄剪雄,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前隔行去雄,授粉结束后将雄穗全部剪除,减少营养消耗,增加通风透光。授粉盛期可采用两人各执一竹竿,竹竿顶部用细绳相连,顺行边走边抖动雄穗,进行辅助授粉;对难以成穗的弱小植株要及早拔除,使水肥集中供应正常植株长大穗、增粒数、增粒重。三是各地要作好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做好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玉米叶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