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璐) 为探寻经济文化、法律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网络文化等对于“中国梦”发展的助推作用,7月14日至27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寻梦流觞”实践团队同时在网络与实地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
近日,“寻梦流觞”实践团相继前往万鑫商城、市中心、文化宫、月季公园等地点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由于受访人群的年龄、职业、性别、收入等不同,导致人们对调查问卷中所设置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距。为了让市民更确切地了解开展此项调查问卷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向受访人员讲解其中的内涵,帮助他们排除疑虑,解答困惑,以便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一位空巢老人向大家聊起刚刚颁布的关于“常回家看看”的法律问题,他说,虽然知道亲情是不能用法律来衡量与限制的,但希望伴随着此项法律的出台,公司或者用人单位可以适当地作出一些假期上的调整,让子女有时间多陪陪父母,莫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酸现象。
与此同时,另一支小分队在网络上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使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到各种文化对于“中国梦”发展的助推作用。调查期间,团队成员还与许昌市中级人民检察院取得了联系,进行了在线交流。他们着重讲解了法律文化对于助推“中国梦”发展的一些建议,并指出中国司法机关现今存在的一些漏洞与不足,为了使法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需要各界人士共同的努力与出谋划策。
通过开展此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活动,在众多市民与网民的积极配合下,“寻梦流觞”实践团获得了真实可靠、兼具普遍性与综合性的信息资料,为深入调查文化对于“中国梦”发展的助推作用以及改进不良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