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以来,我市经历一波又一波的高温天气。近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烈日中出行的市民抗高温“百态”。
7月30日,早上八九点,太阳就已经开始“烤”验大家的耐热能力了,到了傍晚太阳还赖着不走。中午的街头,以避免高温对人体的伤害,行人稀少,但是,在上下班高峰不得不出门的情况下,太阳镜、扇子、阳伞、面罩甚至长袖上衣等各种“防暑利器”便开始纷纷上阵,派上用场,一个个的“酷”装打扮,在夏日的街头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景。高温侵袭下,有人可以躲进空调房里一边工作一边吹凉,但是,那些工作在室外的人们却不得不忍受着高温的炙烤,辛勤劳动。“大热天,工作确实让人不舒服,但我们用自己的付出扮靓了城市,感到很值得。”市塔南路上,一名清洁工人说。烈日下,她要从中午12点半工作到下午4点半,面对预防中暑,她指了指腰间的水壶和头顶的草帽,憨厚的笑容中渗透着汗水。
下午3时许,室外烈日下的温度已近40摄氏度,记者走进解放路某商场内,见到不少人逛来逛去,或席地而坐,或三五成群站在一起说笑,据一位柜台服务员介绍,大部分顾客都是只看不买,室外温度高,商场里有空调开放,白天很多人都是来避暑的,只有到了傍晚,买东西的人才会多些。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影报道
烈日下出行市民的抗高温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