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晓东、杨小燕)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落实,有效化解环境容量资源供给不足矛盾,优化环境要素配置,深入推进总量减排工作。
我市从2012年开始实行了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将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的分配与总量减排结果挂钩,并实行总量指标网上核定。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1100余个建设项目总量指标通过网上核定。在推进总量预算管理工作中,我市通过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控制重污染行业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等手段,不断优化环境要素配置,减少污染物新增量,形成污染物存量削减与新增量控制双轮驱动、并驾齐驱的污染减排新局面;将各地预支指标的分配与污染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实行多减多分、少减少分、不减不分的政策;对预支增量指标实行包干使用, 当年剩余指标可结转到下年度使用。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推进的一项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重大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我市自2010年8月1日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以来,先后有110个市级以上审批的新、改、扩建项目,缴纳了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总额4600多万元,居河南省四个试点城市之首。中国环境规划院、江苏省泰州市以及河南省濮阳市、信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先后到我市进行工作考察和调研,《河南日报》、河南卫视、《大河报》、河南经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进行采访报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的实施,结束了我市长期以来“环境无价、无偿使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