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她,是焦作新区引进的第一批博士生,在这里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她几乎没有休息过完整的假期;她朴实无华、踏实勤奋,用自己的实干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她就是新区发展改革规划局主任科员、博士选调生邵飞。
人生路口
投身基层为圆梦
邵飞,1983年出生,三门峡渑池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博士学位。
按理说,邵飞留在大城市,或选择高校就业,拥有一份安逸的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在邵飞临近毕业之时,一些大公司和学校就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对此,她却婉言拒绝了。她说,我从小生在河南农村、长在河南农村,当学业有成之时,就是要回到家乡,建设河南。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邵飞选择了到焦作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个选择,我无怨无悔。”
从2011年8月到新区发展改革规划局工作以来,邵飞已经在焦作工作生活了两年光阴。两年来,她吃在单位食堂,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房,几乎从未享受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甚至连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都屈指可数。除了正常的工作外,加班对于邵飞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有人说,邵飞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愧对了父母、延误了病情、错过了爱情……还有人非常不理解地问她:“你这么高的学历,到哪儿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何必到基层干些琐碎的活儿呢?”
邵飞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对于我个人而言,做一名父老乡亲满意的基层公务员,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就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是我最美好的梦。”
为了圆梦,邵飞在基层部门坚守了两年,辛苦了两年。用邵飞自己的话说,这两年确实累,确实忙,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全情投入
她是人前的“铁娘子”
说起邵飞的敬业精神,在单位可是出了名的,同事们还给她起了个绰号,叫“铁娘子”。四年前,邵飞年仅23岁的弟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离世。随后,父亲又病重住院。本来好端端的一个家庭,接连遭遇到灾难,在旁人看来几乎难以承受。但是,坚强的邵飞擦干眼泪后,以柔弱之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弟弟去世时,正是邵飞做博士论文的攻坚阶段,她处理完弟弟的后事,不敢有丝毫懈怠,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加班加点撰写论文,最终以优异的成
绩毕业。她说:“参加工作后,弟弟的音容笑貌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我鼓励自己,必须坚强起来,承担起弟弟对于家庭的那一半责任。”
邵飞深知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基层工作,她扑下身子,进企业、访群众,无论是厂矿车间,还是田间地头,她的足迹几乎遍布新区每个角落。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邵飞每天早晨总会提前20分钟到达办公室,对前一天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可预见的问题进行梳理,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她抱着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态度,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专业知识,交流工作经验。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局领导把邵飞分派到了统计部门工作。对于从未接触过统计学的邵飞来说,这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邵飞深知,新区有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一家单位都涉及到营业收入、利润、税收、成本等20多项数据指标,其中一项数据出现偏差就会造成报表失真。可以说,邵飞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邵飞说:“骨头再硬也要啃!”于是,邵飞就从零开始,从一点一滴学起,对不熟悉的企业就一趟又一趟地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邵飞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般工作人员需要半年时间完成的工作,快速进入了工作角色。对于这两个月的付出,她自己深有体会,同事们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领导和同事们都夸邵飞做的报表又快又好、细致准确。
“邵主任从今年5月份以来,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休息了,我们看着都心疼。”邵飞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由于忙于工作,对于邵飞来说,在周末放松一下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对于加班的问题,邵飞说:“我还年轻,家不在本地,又是单身,加班替同事们多分担些工作是应该的。”她的回答很朴素,却很有力。
邵飞不仅工作有热情,踏实勤奋,还善于摸索新的工作方法。两年来,对于同事们普遍反映的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邵飞都是认真思考、分类总结,与同事们进行深入讨论,确定有新意的工作方案,力争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通过日常的观察和谈话,邵飞总结出了每位下属的特点和潜力,尽可能安排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或者较为擅长的工作。她说,我想将他们的工作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体团队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此外,她通过深入了解,摸清了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合理安排,努力避免工作中出现“忙闲不均”等问题。
青春无悔
忠孝难全“公”为先
在采访过程中,邵飞曾两次谈到自己的家庭,令记者及在场的人想到了中国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忠孝两难全。”其一,邵飞年轻的弟弟去世,父亲病重,她强忍失去亲人的痛苦,坚持完成学业,按时踏上了工作岗位;其二,在2012年春节临近,由于统计报表很多,任务很重,邵飞没时间回家,甚至连回三门峡的车票都没时间买。父母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催问她,何时能回家过年。邵飞总是说:“工作忙,再等等吧。”大年除夕的前一天,思念女儿心切的父亲带着亲戚从老家开车来接邵飞。邵飞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已是正午时分,忽然想起要带父亲吃午饭了。可临近过年,大街上冷冷清清,饭店都停止营业了。无奈之下,邵飞只能去路边的超市给父亲买了一桶“康师傅”方便面。吃完饭,她
邵飞到企业走访。 本报记者 付凯明 摄
把整理好的统计资料送到上级部门后才踏上了回家的路。当邵飞到家时,已是23时。谈到此处,邵飞有些惭愧:“没想到,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本想参加工作后能对父母尽尽孝心,可没想到请父亲吃的第一顿饭竟是一碗泡面。”
邵飞老家在三门峡,坐车回家只需要几个小时,完全可以在周末抽出时间回去看看父母,但邵飞真的太忙了。邵飞的母亲想知道她到底有多忙,专程从老家来到焦作探望女儿。母亲本想多陪陪女儿,计划在焦作住上一个月,但她只待了一个星期就回去了。“其实,我也挺想让母亲在这里多住几天,可每天一大早我就出门了,直到天黑才回住处,一整天跟老人也说不上几句话。母亲看我实在太忙,怕耽误我工作,就提前回去了。”邵飞惭愧地说。
一年前,朋友给邵飞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对方也是一位博士,在郑州工作,经过几次接触后,对方对邵飞很满意,随后便不断到焦作看望邵飞。但是,邵飞因为工作忙,一次次“冷落”了对方,无奈之下,男朋友提出了分手。邵飞说:“他不能接受一个女孩子因为工作放弃自己的生活。”对此,邵飞的领导和同事们都为她感到惋惜。
两年来,加班加点对于邵飞来说是家常便饭。由于部门人少,工作量大,邵飞经常加完班回到住处已是半夜时分。今年5月24日,邵飞像往常一样加班,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处时已是午夜,刚躺下没多久,她感觉到腰椎、颈椎疼痛难忍,不一会,呼吸困难,甚至无法翻身。危急时刻,是对门的邻居把她送进了医院。经医生检查,这是严重的颈椎病。邵飞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感觉到头晕,有时候呼吸也不顺畅,但由于工作繁忙,自己也没当回事。没想到,长期劳累导致她病情加重。坚强的邵飞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喝了一些中药后就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她说:“单位活儿多,我不在,别的同事就要为我承担更多的工作。”两年来邵飞用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用踏实和勤奋书写着自己的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