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农村公路管理所工程公司副经理李德立,20多年如一日,累计组织修建农村公路500余公里,以精练的业务技能、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的敬业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许,多次获得交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省交通厅授予劳动模范,获得的各类证书摞起来有一尺多高。
酷爱学习,自学成才。李德立的工作环境多在野外,由于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他的摩托车后备箱就成了他的流动书桌。不论是在黄沙飞舞的黄河滩,还是在阴暗潮湿的陵区窑洞,稍有闲暇,他都会从后备箱里拿出书来认真学习。几年下来,他不仅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还熟练掌握了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设计、测量到施工、质检,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被誉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土专家”。
苦心钻研,勇于创新。李德立非常注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学习、消化与吸收。为能尽快掌握在农村公路基层中掺入粉煤灰和沥青就地冷再生等技术,他不厌其烦地进行摸索和实验。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按照试验室标准含水量碾压会出现面层离析的现象,路面难以形成强度。为能快速测量拌和好混合料的含水量,他就一遍遍用手抓着混合料感应,然后和试验室检测的数据对比,抓的次数多了,料里的白灰和石子把他的手腐蚀掉一层皮,露出红红的肉芽,疼得他眼流泪,但他都咬咬牙挺了过来。用这种土方法让他练成了一手绝活,就是用手测出的含水量与试验室测量的误差不超过一个百分点。凭着这手绝技和仔细深入观察,他采用适当增加含水量和碾压后再喷水收面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当中,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加了道路强度和使用年限,使废渣得到充分利用,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去年在建设西部工业集聚区振兴路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他没有向领导提任何要求,带上铺盖卷,一头扎向了工地。夏天暴雨频发,每一场雨都会使路基施工延迟几天。李德立出于职业敏感,对天气条件非常关注,每当听到有暴雨来临,就提前做好排水相关准备工作,但即使这样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有一次,施工队正在碾压路基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眼看一场暴雨就要下来,李德立赶快指挥人员挖排水口,然而还没有挖完时,雨就下来了。忽然,一道闪电在离他不足200米的地方炸响,路旁一棵电线杆被击出耀眼的火花。李德立吓了一跳,回想起刚才的一幕,他半开玩笑地对大家说:“老天爷嫌咱们的路没修完,不舍得让咱上天享清福哩!”
心系群众,服务民生。为使每条路建成后都能发挥最佳效益,李德立总是在项目测设阶段就反复征求镇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精心测量,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有时为了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一条线路的图纸就修改五六次,努力把每条路都建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正是有了李德立这样一群农村公路人的努力,连接槐树到原石庄乡的顺(涧)油(坊头)路通了,赵和镇苏庄的百姓进城办事会少绕行3公里,南庄镇杜村的孩子们上学之路不再泥泞,东田丈村的大棚基地道路得到硬化。一条条线形优美、坚固整洁的水泥路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无数的感谢和赞誉送给了农村公路建设者,大家更是记住了这位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老李”。
这就是李德立,一名普通的筑路工,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没有一件惊天大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让鲜艳的党旗在农村公路这块阵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谢如民 薛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