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网站发布《“绿色出行 畅通北京”9月缓堵专项行动方案》,鼓励私家车合乘也被纳入缓堵具体措施中。交通主管部门预计年内将出台私家车合乘指导意见和官方版的“合乘协议”。目前,私家车合乘指导意见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内容涉及对公益性合乘的鼓励、与黑车载客的区分以及对合乘费用的分担等方面。
所谓私车合乘,其实就是拼车。如今,拼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为数不少的年轻人也许都有过此类经验。北京市交通委鼓励私车合乘,恐怕也是基于拼车现象早已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基础。
拼车确实存在诸多好处,可以减少车辆空载,可以提高燃油效率,可以减少上路车辆从而缓解拥堵,可以为拼车者减少通行支出,实打实地一举多得。在笔者的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几位同路的年轻同事就时常拼车上下班,经济实惠不说,还能增进感情,很值得称道。
不过,拼车虽然好处多多,却并非人人适用。有些车主送自家老小上班、上学就得绕几个弯,再搭别人恐怕就耽误事了。有些时候,拼车者因为个人原因未能守时,势必影响同车人的时间安排。即使拼车者已经形成默契,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也很难保证不会发生被“放鸽子”的情况。
这些问题还都好说,拼车还潜藏着一个更大的隐患,那就是遭遇安全事故后的责任划分问题。开车上路,谁也难保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一旦拼车者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者造成他人受伤,司乘双方或多方要如何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合理的约定,恐怕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因此,北京交通主管部门如果能够适时出台私家车合乘指导意见和官方版的“合乘协议”,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有了私车合乘指导意见的提醒,拼车者会更加理性的判断自己的实际条件和用车需求,从而更加稳妥的选择拼车伙伴。而有了“合乘协议”的约束,拼车者也会自觉规范自己的拼车行为,同时对拼车的安全责任加以约定和划分,从而更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倡导私车合乘,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也已经被公众日益认同和接受。面对客观存在的拼车需求,管理部门主动进行合理引导肯定比放任自流要好。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合乘协议”究竟是什么面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