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认真贯彻落实主题实践活动会议精神
沁阳市让传统文化之风吹遍校园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文明我先行 暑期在行动
撑起关爱暑期留守儿童“太阳伞”
孟州市教育局
中站区教育局
沁阳一中举办世界名校招生推介会
清理整顿非法民办教育机构
校园短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寓教于乐 传承文化
沁阳市让传统文化之风吹遍校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通讯员周欢欢)民俗艺术高跷人们都见过,可踩高跷跳绳、打篮球你见过吗?如此高难度的动作,对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北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却不算什么。在该校,高跷已成为一项普通的体育活动,学生们个个都是高跷小能手。而这主要得益于沁阳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沁阳市是全国文化先进市、省历史文化名城,有唢呐、怀梆、高抬火轿三个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沁阳市教育局以培养身心健康、气质优雅、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的中小学生为育人目标,把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校园人文精神作为持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沁阳市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位”的校园文化格局。沁阳市各小学纷纷发挥优势,结合地域文化、传统民俗,选定特色校园文化,编写校本教材,纳入课程体系,同时组建兴趣社团,广泛开展活动,一批特色鲜明、管理精细、质量突出的学校应运而生,高跷小能手、金色唢呐手、小小书法家等一批特长学生脱颖而出,校园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我校11岁的刘斌杰同学参加山东卫视的电视节目《中国少年派》之‘挑战00后’,战胜了38岁的山东‘高跷王’丁加伟,绝对是个高跷小能手。”沁阳市山王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国宏满脸骄傲地说。据介绍,万北小学依托本村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抬火轿的优势,将高跷与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开设了高跷课程,并积极创新形式,将单一的踩高跷演变为高跷跳绳、高跷篮球、高跷足球、高跷秧歌”等,深受学生喜爱。

  而同样令人惊叹的还有沁阳市实验小学的“金色阳光”千人唢呐团。为传承和发扬沁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2013年3月,沁阳市实验小学在原有百人唢呐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成立了“金色阳光”千人唢呐团,由校长张立强兼任团长,全体音乐教师为成员,唢呐世家出身的陈瑶教师为秘书长,特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唢呐演奏专家李金海、贺德义为“金色阳光”千人唢呐团兼职教授。该校还筹资10万余元配齐了唢呐等教学器材,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和活动场地。同时,该校积极与北京唢呐教学机构合作,开发唢呐校本教材,形成了科学、合理、实用的唢呐校本教材体系,为唢呐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唢呐是沁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围绕唢呐成立社团,开设课程,既传承、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张立强由衷地说。

  目前,沁阳市各小学均掀起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新高潮。联盟小学将中国象棋引入课堂,定期举办象棋名手邀请赛,让学生领略“棋艺无止境”的高深境界;西向镇捏掌小学积极创建“墨香校园”,邀请农民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到校授课;盆窑小学将村里特有的黑陶艺术与劳技课结合起来,通过建设黑陶文化长廊,邀请专业人士手把手指导,培养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学生;龙泉魏村小学则将民族艺术戏曲作为特色校园文化,邀请村里的戏曲爱好者进校教课,并编排了戏曲操,形成了“梨园飘香”的浓厚氛围。

  沁阳市教育局还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在该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书法教育,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将书法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工作日程。为确保书法教育落到实处,该市在课时安排上进行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小学阶段每周一节书法课,其中一至三年级以硬笔书法教育为主,四至六年级以毛笔书法教育为主,兼顾硬笔书法教育。初中阶段每周一节书法课,以毛笔书法教育为主。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沁阳市的传统文化教育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课程,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道德情感。”沁阳市教育局局长史曙光说,“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很有必要,这也是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