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伟涛 通讯员杨文娟)在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世界三强之一、亚洲最大的汽缸套专业化生产企业,有这样一个38岁的年轻人:15年间,他主持完成的螺滑动珩磨汽缸套等8项省级科技成果,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他就是中原内配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邹悟会,也是全国机械工业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青年专家。由他承担的低碳节能喷涂汽缸套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经形成年产85万只的市场规模。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0272亿元、利税2381万元、出口创汇1225万美元。
邹悟会研究成果的价值还不止于此。他主持研发的低碳节能喷涂汽缸套技术,有效解决了在全铝发动机上因缸套缸体结合强度达不到工艺要求,而造成的核心零部件损坏问题,填补汽缸套表面处理新空白。据专家鉴定,其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熟悉邹悟会的人都说,他“无论干什么事儿,都有着饱满的热情”,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上,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2002年7月,邹悟会成功研制的铸态贝氏体新材料,经过了美国康明斯公司的各项台架试验、耐磨性试验、抗穴蚀试验和抗拉缸性能试验等方面的机械性能测试试验,其各项性能结果均达到各项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成为我国国内首家汽缸套公司进入美国康明斯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据悉,该材料具有耐磨性高、抗冲击韧性高等特性,适用于油耗低、大功率、动力性强的高速发动机,是国家重点新产品,并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目前,此项目技术已推广应用于德国奔驰、美国国际卡车、重汽和玉柴等国内外主机客户。
与此同时,邹悟会还大胆改进修配厂从外购进的格林珩磨机床,创新铸造技术,成功将一模多坯技术应用在汽缸套生产中,使加工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他自主研发的汽缸套清洗机,不仅有效解决了汽缸套表前面微观颗粒难以清除的技术难题,而且还通过在行业内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