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获悉,该局首次试点大医院托管小医院,分别与通州区政府、顺义区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实行试点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工制衡。
今年5月,曾参与医改政策制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看好在大城市推广上述试点模式,直言被托管医院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经营不善,入不敷出;二是医疗技术相对薄弱,在大城市中的基层医院显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
一名国务院医改专家指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固然对平衡医疗资源、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有一定裨益,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须平衡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突破体制层面上的阻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追踪医改的过程中获悉,近两年来,从试点医药分开,到独立法人试水及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地,一系列的医改新政频频亮相,北京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之一。
日前,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已分别与通州区政府、顺义区政府签约,首期两个托管合作试点北京友谊医院新华医院及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正式开始运行。
去年11月在北京首次成立的医联体,则是为此次试点的铺垫,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医改下一步“重点是建立医联体。”截至目前,北京医改开始在实践中发挥医联体的实际医改功效。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透露,此次试点的关键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被托管的二级医院将在三甲医院统一管理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