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他在基层工作20个春秋,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对老百姓和这片土地的热爱。他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工作中表现出的忘我精神,在全镇干部和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他,就是新区宁郭镇党委副书记李抗美。
说起李抗美,不得不提起宁郭镇公益性墓地建设工作。今年年初,新区为了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问题,决定在宁郭镇建立公益性墓地,把新区范围内的墓地全部取缔,集中迁至公墓。选址落在了宁郭村与邱庄村之间。该项目占用宁郭村耕地222.74亩,涉及190多户,占用邱庄村耕地9.77亩,涉及8户,共计232.51亩。
农村群众传统观念强,一听说要在本村修建墓地,这两个村的群众大都无法接受,而且抵触情绪很厉害,极不配合工作。刚好这两个村是李抗美分包的村,村里与李抗美关系好的干部劝他不要自惹麻烦,但李抗美坚定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越是难办的事情越要办好,不能因为怕出事担责任就回避。”
李抗美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提出自己的想法,亲自到这两个村做思想工作,为党员干部打气、鼓劲,营造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做通了两个村的干部的思想工作,僵局打破了,占地赔偿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公墓建设占用宁郭村土地较多,在用地调解过程中,群众意见较大,村民要求为这222.74亩土地继续发放粮食直补款。针对这一问题,李抗美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要求各小组长将群众的意见收集反馈到村委会,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尽快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对村两委会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实行分包到户的方式,做重点群众的思想工作。他和大伙一起,不分昼夜地忙碌在群众家中,磨破了嘴皮,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在他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将占地赔偿款全部发放到户。
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为了公墓建设付出了多少辛酸和汗水,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够体会,李抗美说:“公墓项目建设开始以后,没有8小时工作制,没有节假日。自己感觉很累,总觉得睡眠不够,但只要想到是在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工作,自己又感觉累并快乐着。”
李抗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了项目建设,没日没夜地泡在村里,几天不回一趟家也是常有的事。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感染着村里的党员干部。自从他分包到村以来,村里两委会成员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战斗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