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给人们带来光明,也带来快乐。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产业扶持及使用鼓励政策,使之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它就是多氟多竭尽全力追求的事业——新能源。
本报记者 孙国利 本报通讯员 朱福多 实习生 刘诗雨
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给人们带来光明,也带来快乐。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产业扶持及使用鼓励政策,使之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它就是多氟多竭尽全力追求的事业——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多氟多从事的新能源事业有三个层次。一是新能源的制造,包括个人能源宝、家庭能源箱、社会能源系统,如一幢建筑、一条街道、一个社区、一座城市的能源解决方案,称之为“制能”。二是新能源的储存,主要指锂电池及相关原材料的生产,解决了新能源不易存储的难题,称之为“储能”。三是新能源产品的节约,节约是最大的新能源,即半导体照明领域,称之为“节能”。
目前,多氟多的新能源事业正在开花结果。公司研制的2个系列40多种新型LED照明产品,因其具备节能、环保、款式多样、设计精巧、装饰效果丰富,无紫外线、无频闪,可以很好地保护眼睛等诸多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商业效果展示、家用照明装饰、工业节能照明及生物照明等领域,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锂电池则早已搭载着不同平台应用在了各个行业。
多氟多惦记最多的是要用新能源装扮自己美丽的家乡——焦作。用新能源装扮美丽焦作,就要给群众制造光明。前不久,由多氟多自主研发制造的风光互补路灯在经三路绽放异彩。安装在焦作市76条背街小巷的384盏多福登牌LED照明灯,扮靓了焦作的夜景,点燃了焦作的新能源梦想。用新能源装扮美丽焦作,就要给群众创造动力。去年,福多多牌系列锂离子动力电池,搭载着民用电动车在焦作上线,并以其循环次数多、充电时间短、使用时间长的性能优势,为焦作人民提供了更好的动力选择,获得了群众的厚爱。
其实,多氟多之于新能源产业的重大贡献,主要在于其以厚重的后发优势成功介入电动车乃至电动汽车领域,并且进入之后一发而不可收。那么,素与电动汽车无缘的多氟多,为何要介入这一陌生领域?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问题,对中国而言有其特殊性。“我们都在讲能源危机,但对发达国家而言,汽车的普及阶段已经完成,能源的供给也已常规化,这些国家目前的课题是如何减少对能源的依赖,而我们则不同。”王秉刚说,“中国的汽车普及才刚刚开始,增量需求巨大。预计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2030年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达到4.5亿辆。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规模之下,我们的燃油供给将存在将近一半的巨大缺口。”
另外,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有着自身的产业优势。王秉刚告诉记者:“从市场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最大消费国,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并且我国汽车消费呈现差异化,多层次,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拓展了空间。尤其是二、三线城乡市场,未来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从资源来看,发展电动车所需的锡土、锂资源,我国的储量优势明显;从产业基础角度看,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的发展,培育了相当规模的基本产业基础,并能够带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从产业基础设施发展看,我国目前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我们要善于借助这种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战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人认为其产业的市场规模决定了它的价值。事实上,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蕴含着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也是通用汽车在推进其新能源战略时,率先建立电动机工厂的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为例,电动车需要装配锂电池,制造一台纯电动汽车锂电池大约需要40~50公斤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一旦电动车得到大规模普及发展,包括电池、电动机和电控在内,对于下游基础配套的拉动无疑是巨大的。因此,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一经发布,就要求位列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要“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认为:技术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挑战还是非常严峻的。对于电池、电机,包括电子控制的技术突破,我国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比较大的成绩,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张进华还指出,很多的建设是低水平的重复,部分电池厂是加工型、组装型的,真正的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有限,没有长期竞争力也不可持续发展,也不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依靠力量。他说:“今后,国家将重点支持建立从电化学—材料—工艺—制造—成组控制的系统动力电池技术,改变目前对电池工艺和材料研究不足的现状。”
另外,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也是电动汽车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秉刚认为,目前,动力锂电池的成本大约为3000元/KWH至4000元/KWH,通过努力,完全可以降至1000元/KWH至2000元/KWH,到那时,即使没有政府补贴,消费者依然可以消费得起。
据了解,我国的电池企业还在进口一些电池的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以隔膜为例,它的材料本身属于聚氯乙烯之类,但是对质量要求很高,工艺也比较特殊,国内电池企业需要大量进口国外的隔膜。王秉刚认为,对于这些关键零部件,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地方、社会投资进入,只要有投资、有规模、培育起市场需求,电池材料的问题就能解决,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就能下降。
而这些问题,对于多氟多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何以这样说?“多氟多的愿景,就是要做一个有‘锂’想、有抱‘氟’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化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让锂电走进千家万户。”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当初进军新能源时的话,仿佛仍在耳畔。
多氟多的后发优势是啥?以六氟磷酸锂为突破口,以锂电为导向,以锂电材料为重点,以新型LED照明为终端产品,实现了新能源制能、储能、节能的产品之间的战略协同效应。
市场竞争,拥有核心竞争力者胜;企业发展,拥有科技创新能力者胜。是技术创新,激发了多氟多的蜕变。咋个蜕变法?多氟多从一家传统化工企业转型进军新能源产业领域,成为我国唯一具有千吨级高性能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进而,多氟多以这一创新产品为突破口,成功介入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高端领域。对此,李世江感受颇深:“科技创新使我们的企业拥有了核心知识产权,也更有活力和生命力,更有竞争力。”
作为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由多氟多主持制定或修订的国家和国际行业技术标准达50多项,累计申报专利172项,其中发明专利122项。尤其令人自豪的是,多氟多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千吨级高性能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目前已成功入选国家863计划。在多氟多采访,记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家企业上上下下对创新的追求。“这个4810型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由13个单体电芯组成,只有3千克重,可连续行驶60公里,使用寿命5年左右。”在多氟多新能源成品车间,总经理纪冰轻松地拿起一块刚刚组装完成的电动车电池告诉记者,如果是铅酸电池要达到同样的标准,不仅其重量要达到15千克,使用寿命也要比锂电池短一半时间。同时,与铅酸电池相比,锂电池还有着环保安全、性能稳定等特点。
据了解,国家四部委已发文将“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及格线,不符合该标准的将禁止生产、销售、上路。而环保部也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掀起了全国性的铅酸蓄电池环保大整顿。据业内人士推算,经过严格准入后,全国铅酸蓄电池企业将减少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而时速和重量的限制更将引导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选择,这为动力锂电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然而,说起目前锂电池电动车的市场情况,纪冰颇感无奈:“与铅酸电池相比,锂电池电动车的电池寿命可延长一倍,价格也就多了三五百元,可消费者普遍不接受。”纪冰同时坦言,多氟多新能源在经历过最初的乐观预期阶段和市场的不尽如意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了主动调节阶段,寻求与汽车厂家进行配套。如今,多氟多新能源与国内某知名电动车公司配套电池总成的电动汽车已出口意大利,并成为了该国比萨市的形象车型。
在多氟多新能源厂区内,纪冰带记者体验了一趟环保电动汽车。“90片正负极组成的一只单体电芯,16只单体电芯组成一组锂电池,20组锂电池组成一套电源系统。”纪冰告诉记者,为这辆汽车提供动力的,就是由多氟多新能源生产的锂电系统,行程达到100公里,汽车时速可达65公里,而每百公里的充电费用只要4元。
多氟多新能源锂电系统目前每月的产量可达到150~200辆套。对于动力锂电池的未来方向,纪冰认为:“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锂电,肯定无法和电动车用锂电的市场容量相提并论,这也是最受业界期待的动力锂电应用领域。”
既然电动汽车有着如此明显的优势,缘何难以驶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面对提问,纪冰有着自己的理解:“由于传统汽车行业和产业政策的博弈,以及部分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决定了电动汽车的井喷式发展最终会变为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两条腿走路’。而电动汽车的发展,下一步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
“当然,未来的汽车一定会拥有大量的电动汽车。能看着自己生产的电动汽车在路上跑,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纪冰信心满满,又十分兴奋,“在动力锂电池上,多氟多新能源有足够的优势。虽然当前动力锂电池制造商众多,但是这些厂商都需要进口或者从多氟多购买六氟磷酸锂,只有多氟多能够自给自足,这使得公司能够极大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
“目前,多氟多新能源要想做大锂电产业,必须通过布局全产业链来实现。”纪冰认为,在一个由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运输、生产制造、订单处理、销售、批发零售和品牌所构成的产业链中,两端蕴藏的价值最高,即研发和品牌,价值最低的是中间环节的生产制造。
为占据这一“微笑曲线”的两端,多氟多新能源决定,通过进军智能终端来提升产品档次。所以,多氟多新能源在拥有11款电动自行车之后,与丹麦的设计师合作设计的智能电动自行车,不仅健康、环保、安全性能高,还可以通过用肌肉控制电机,在最大限度保护膝盖关节的同时,其智能系统还可测出体重、力量和消耗的热量,实现了“把健身房搬到了马路上”。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自信,多氟多新能源正布局着庞大的“锂电版图”。对此,多氟多新能源的目标是,在焦作这个国家火炬计划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做好三件事:一是开通一条电动公交线路,二是经营一家电动车出租公司,三是建立一个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如此谋局,意欲何为?多氟多新能源将依托六氟磷酸锂的原材料优势,逐步延伸到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锂离子电池四大主要材料,最终形成从材料到电池完整的产业链,然后将依托硅,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从而改变我国锂电现有的产业格局。
对于多氟多的新能源产业而言,要想具有国际竞争力,就要创新技术领先。什么叫领先?就是你开辟了一个研究和市场的方向,始终有人跟着你做,这就是自主创新,就是领先。做新能源事业,必须沉下心来埋头干个二三十年,拥有深厚的创新成果积累。我国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碰到的诸多国际贸易壁垒,都是来源于没有自主创新,没有持续的研究能力。要保竞争力就不能急功近利,敢于打持久战。为不受制于人,必须掌握核心技术,靠自主创新才能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才能为新能源事业创出一片艳阳天。
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概念,昨天的新是今天的旧,今天的新又是明天的旧。技术创新不会是一劳永逸,必须常创常新。说起技术创新常创常新的话题,李世江自信满满: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将围绕氟、硅、锂三种元素,在制能等新能源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努力依靠技术创新来改变人们的生活。
质量防控打造过硬品牌
本报记者 高新忠
“作为生产线上的头道关卡,配料、涂布、辊压、制片、筛选,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只有认真、细致、耐心,才能保证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企业的质量防控提供保障。”制片车间的冯娇一边对筛选出的合格产品进行扫粉,一边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工作的每个重要环节。
冯娇2011年到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如今已经有两个年头了。“刚到这里工作时,工作量大,要求严格,这些都让我一时很难适应,多亏了企业为我们定期开展的业务培训。”冯娇说。为提高生产部各工序人员生产操作水平,公司经常组织生产部门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给员工提供了深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互相学习工友特长的机会,营造出了人人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在大环境的带动下,冯娇很快适应了自己的工作,从“蹒跚学步”到现在熟能生巧,冯娇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修炼”出了耐心、细心、责任心。
“不止是冯娇,我们企业的每一位一线员工都肩负着产品质量的重任。保证产品质量,是每一个企业应有的良知底线。”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说,“严格把守产品质量关,坚决不允许在产品质量上有任何疏忽是多氟多新能源始终坚持的理念。”
为了规范“三检”作业,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产品,该公司规定生产车间必须严格执行自检:操作员对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进行尺寸、重量、外观等方面的检验。互检:生产拉长对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进行尺寸、重量、外观等方面的检验。专检:现场对经过操作员检验的半成品(或成品)按照工艺标准规定及其质量检验标准对尺寸、重量、外观等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过硬。
除了在生产工艺中设置检查关卡,源头质量防控也很重要。多氟多新能源有限公司建立健全了原辅料购进检验机制,在对供应商进行常规评审后,采取对未进厂原辅料进行100%检验、对进厂原辅料按比例抽检等方式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对原辅料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反馈、早处理,及时纠正预防不合格品,实现了样品分析检验率100%、分析准确率100%。
追逐新能源发展之梦
本报记者 杜 笠
技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会努力为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锂’王国助一分力。”说这话的人叫许飞,作为技术科的科长,30岁的他从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便与之相伴前行,几经磨砺,甘苦与共。
时至今日,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又拥有深圳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形成了锂电完整的产业链。
“我来这儿之前,怎么也没想到,在这短短的3年间,多氟多的新能源会在焦作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今后的发展和影响,肯定不止这些。”许飞告诉记者,多氟多新能源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快速发展,其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储能、路灯、家庭用电、通信基站、发电站储能设备、军用设备等领域,更畅销意大利、丹麦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前景不可估量。
2010年11月,作为顾问的许飞,正式加入了刚刚起步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于离开中科院,来到多氟多这个大家庭,许飞的解释是“缘分”:“一开始我只是作为专家来到这里,给公司当顾问,在技术上指导一下,但和李世江董事长接触久了,我就越来越被他的个人魅力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所吸引,这也就是我留下来的原因了。”
万事开头难。公司从无到有,在这段时间,每个员工都被培养成了“多面手”,许飞作为一个学技术的,却接管了生产部门。开始时一个员工一个员工地带,手把手地教,让新员工快速懂得锂电池的构造、用途和生产工艺。在新能源大楼里,到处可见许飞那戴着眼镜、斯文的脸庞和忙碌的身影,他穿梭在各个车间与实验室之间,数月如一日,和同事们一起埋首于锂电的研究事业。
随着新能源公司走上正轨,许飞也回到了技术科,一回去就迎接了一次挑战。
“技术部,顾名思义就是研发新产品,维护在产产品。公司成立了,我们就要开始不断研发新产品。”许飞说。他和技术员们把目光瞄准了产业发展的新贵: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小体积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但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大巴的锂电池必须越轻越好、越小越好,这就需要电池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电压。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我们生产出来的锂电池与传统的电动车动力锂电池相比,电压高了20%,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同时,电池的性能也取得了突破,如在将电芯的电压提升20%的前提下,循环寿命提高近2倍,零下25℃的环境中放电容量达到75%。”许飞告诉记者,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实践下,多氟多实现了锂离子电池制造大部使用国产化。
目前,多氟多新能源公司的锂电池性能已经达到了3~5年使用标准,每天全充全放一次,可以达到2000次的充放。据了解,目前行业内普遍能够承诺仅仅只有1000次。“我们的锂电池安全性更好,不信您来看看。”许飞随手拿出一个锂电池介绍说。传统锂离子电池都是用钢壳或者铝壳封装,在内部压力达到10公斤的时候,金属外壳会爆炸开来。新能源公司的电芯采用铝塑模包装,当内部承受压力突破时,外壳会慢慢撕裂,并不会产生爆炸,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钢壳或铝壳电池存在爆炸的风险。
从一栋大楼到一条道路,从一个社区到一座城市,锂电走进千家万户俨然成为多氟多人不懈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