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到基层采访,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一些群众信访的事件,基层干部尤其对一些信访积案感到头疼、无奈,以致牵扯很多精力,信访群众也颇有怨言。可8月4日,记者在武陟县谢旗营镇采访时却得到这样的信息:去年年底以来,县信访局交办8起信访积案,截至7月底,除一起涉法案件外,已经处理6起,剩余的一起也将于近日结案。
信访积案何以能顺利化解?谢旗营镇党委书记柴英杰坦言:“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许多矛盾都能化解。”
案例一:实事求是 主动查访
7月15日下午,柴英杰乘车下乡,刚出镇机关大门,就遇到了经常找自己反映问题的北大段村村民王某,他让司机停车,摇下车窗。
见柴英杰停车要和自己说话,王某抢先做了个让车走的手势,并赶紧上前几步说:“柴书记,本来想去找你的,现在看不用了,找信访办就中了,你忙去吧。”
原来,王某等人自去年开始,一直向县、镇有关部门反映村两委干部的经济问题。今年6月底新调整的镇信访办主任李韶峰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以民为本、操心干事”的要求,变被动应访为主动查访,7月2日介入王某等人的信访案后,当天即开始调查,并随时将办案进展情况告知他们。
7月20日,整个案件调查清楚,镇里初步拿出了处理意见。看到镇党委、政府重视自己反映的问题,机关干部积极主动调查解决,王某等人很欣慰,明确表态,相信镇里能解决好问题,依靠信访办来解决问题。
案例二:自我加压 敢于担当
南大段村薛某反映的宅基地问题,五任村干部都没有解决,2010年以来,薛某多次到上级部门信访。
7月3日8时40分,薛某又到镇信访办寻求帮助。认真听了薛某的诉求,李韶峰一边安慰他回家,一边着手调查。9时10分,还没等薛某到家,李韶峰等人已经进村走访、拍照了。
详细了解了案情后,为尽快给镇党委、政府分忧解愁,也为了切实维护当事人利益,当日下午,李韶峰向薛某承诺,10个工作日解决好他的问题。
承诺好作,压力自知。李韶峰等放弃双休日休息,找当事人、找前任村干部了解情况,找证据,找现任村干部协调,在各方的积极配合下,7月11日圆满结案。得到满意答复的薛某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在信访处理意见书上写下了“感谢镇政府”几个字。
案例三:加强学习 武装自己
去年,扈庄村的王甲和王乙签订了调整土地协议,后来两家因土地赔偿款问题发生纠纷,多次到村里、镇里诉求无果。
“从协议上根本看不出任何破绽,这也是双方僵持不下的原因。可是我们在实地调查走访中听王甲说,他的那块土地实际只有2.25亩,协议上却写着2.7亩,存在着夸大土地面积、欺骗对方的事实。据此,我们仔细看了民法通则的有关条款,推心置腹地向王甲讲解了法律的有关规定,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作出让步,问题得以合理解决。”李韶峰说。
记者在谢旗营镇采访时了解到,为了提升机关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去年7月份以来,镇机关每周一下午都举办读书讲坛,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轮流上台讲课,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办法。
该镇亢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应彪这样评价现在的机关干部:“无论是在秸秆禁烧中,还是在环境卫生整治、农业结构调整、抢险救灾中,干部们都主动务实。村里反映的用电、用水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镇领导从来没有不当回事。干部用真心动真劲,在前头开路领跑,咱哪敢懈怠啊?”
“群众能找上门,就是一种信任,我们就应当认真对待,敢于承诺,敢于担当,敢于自我加压。只要我们主动坦诚、操心干事,再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柴英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