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本报通讯员 耍旭祥
“氯碱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突出问题,单靠产能扩张驱动增长的初级阶段已经过去,氯碱行业已进入创新驱动的转型时期。因此,作为基础、传统产业,氯碱企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逆势增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振峰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上半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行业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主要氯碱产品长期低价运行等因素影响,氯碱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严峻,烧碱产能利用率一直低于70%,PVC低于60%。在种种利空因素影响下,氯碱行业整体维持较低开工负荷,七成以上氯碱企业出现亏损,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70%。然而,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氯碱企业,昊华宇航加强内部管控,上半年,烧碱、PVC装置开工率达到了95%,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7月份实现保本微利。
“外部环境我们改变不了,只有以持续改进为突破口,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应对不利局面和各种困难。”孙振峰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昊华宇航结合企业实际,从解决生产运营、物资供应、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问题入手,确定了304项具体改善项目,通过实施、改进和完善,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关键绩效指标。上半年,昊华宇航完成持续改进项目168项,实现收益708万元。
与此同时,昊华宇航以建设能源管理中心为突破口,通过采取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耗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电、蒸汽、水等能源介质进口总管进行计量,对内部能源状况进行监控,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消耗环节等系统实施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该项目去年12月投运后,预计年可节约标煤10680吨,新增利润300多万元。
针对PVC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昊华宇航积极开发江阴正阳、南亚塑胶等省内外新用户,并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拓PVC吨包市场,PVC直销率达33%,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保证了产销平衡和销售渠道的畅通。在烧碱销售上,昊华宇航加强同烧碱大用户的战略合作关系,省内直销率达97%,同时在巩固重点客户战略合作的基础,加大对周边市场的开拓,增加山西等地销量,有效缓解了省内需求不足带来的销售压力。
“目前,国内氯碱行业面临着整体产能过剩、区域产能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谈到行业今后的走势时孙振峰表示。
孙振峰说,当前,氯碱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原有产能规模和扩产项目基础庞大,且下游消费市场需求跟进不足,氯碱行业结构性供大于求矛盾依然存在。截止2012年底,国内烧碱和PVC产能分别达到3736万吨和2319万吨。但由于需求增长缓慢,2008年至今,烧碱产能利用率一直低于80%,PVC低于60%。尤其是氯碱平衡问题,始终是氯碱行业发展的恒定矛盾,企业要转型发展就要首先解决好这个矛盾。在当前PVC已经过剩,开工率下降的现实情况下,积极开发氯的下游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结构调整,昊华宇航从今年2月份开始,专门成立了项目调研组,开展了10多次外出调研,与四川大学、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探讨和洽谈吃氯、耗氯产品项目。经过调研,昊华宇航初步选定了煤焦油加氢、建设耗氯平台生产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等7~10个项目。同时,昊华宇航与焦作市关联企业合作,实施焦作厂区“双十”万吨氯碱系统搬迁改造,新增氯化法钛白粉产品,使产业链条进一步向高端、终端产品延伸。此外,昊华宇航还不断加快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低汞触媒转化器、高效除汞器、含汞废水治理、沁阳自备电厂脱硝、电源优化改造等项目,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打下基础。
在抓好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昊华宇航将重点开展“深挖潜力,持续改进,向管理要效益”活动,围绕提产量、降消耗、控成本、减费用、增收益,大力实施持续改进,积极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在生产管理上,昊华宇航按照“产量与效益正相关时、实施安稳长满优运行”的要求,提高装置利用率,力争做到满负荷生产,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同时,昊华宇航抓好采购、销售“两端”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原材料采购上,择机实施燃煤淡储,降低采购成本;市场营销上,拓展高型号和特性PVC销量,加大PVC直销比例和近距离销售力度,增加企业收益。此外,昊华宇航继续开发PVC吨包用户,增加PVC吨包销量,适时增加第三条吨包生产线,提高产品售价,降低包装成本。在此基础上,昊华宇航积极推动液氯槽车运输,扩大销售半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烧碱销量。
“中国梦、中原梦、宇航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长远看,要建立中原氯碱基地,打造百年企业。近期看,要双管齐下,练内功,调结构,实现4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孙振峰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