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高温天气,使得全国各地不少因高温中暑的病例频频见诸报端。面对高温,市民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中暑?
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清红说,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且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深层,致使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体内,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秋老虎”来袭,人们易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症状,这是由“情绪中暑”所引起的。
李清红说,中暑按程度轻重依次划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个等级。其中,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此病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甚至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李清红提醒市民,防中暑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外出活动应避开最高气温段。当出现全身明显的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到通风处休息,并喝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许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