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随某县领导下乡调研,正好遇到某乡大门被上访群众堵住,该乡领导建议我们从后门进乡大院。县领导听了一愣,说:“走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公仆怎么能躲着群众呢?”说完,径直朝着群众的方向走去。很快,这位县领导就问清了群众上访的缘由,并指示该乡尽快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上访的群众非常高兴,称赞“党的干部又回到群众中间了”。
朝着群众的方向去,这位领导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党的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要朝着群众的方向去,矛盾热点就能降温,对立就会变为对话,干群关系就会和谐,即使尖锐化了的矛盾也是可以妥善解决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意躲避群众,刻意回避矛盾。难怪有人会感叹发问:为什么现在交通、通信越来越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为什么干部的学历从过去的小学、中学到现在的大学甚至硕士,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为什么群众的生活富裕了,生产条件改善了,对干部的意见却越来越大了?究其原因,与一些干部不懂得朝着群众的方向去,思想上、情感上、工作上都脱离了群众有很大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当群众生产生活中有困难,或有诉求需要找政府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干部到底该怎么办?毫无疑问,不论群众反映的困难能不能解决,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合理不合理,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群众的方向去,要热情耐心地听群众把话讲完,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而不是绕着走,把群众晾在一边。对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或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应有针对性地做说服解释工作。想方设法“躲”群众,漠视群众的呼声,回避问题和矛盾,这是与党的宗旨相违背的,这样的干部很难说是负责任的,也很难说是称职的。对这样的干部,轻则要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坚决严肃处理。
时下,全党上下都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朝着群众的方向去,正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实际体现。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切实转变作风,真正融入感情,朝着群众的方向去,深入到群众中间,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交朋友,真诚地听民意、热心地解民忧、下功夫纾民困。只有这样,群众路线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