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太昭)“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了俺可高兴,村里又给了一万元的‘教子奖’,这叫俺咋能不感激村里好政策,感谢村里的当家人哩!”近日,在我市沁园办事处南关村举办的“教子奖”颁发仪式上,手拿奖金的该村村民白军兴奋地说。
包括白军在内,该村今年获得“教子奖”奖励的共有三户村民。自2011年设立“教子奖”以来,该村把奖励大学生家庭作为《村规民约》固定下来,以此引导村民重视孩子学习和家庭教育。
南关村现有村民850人,回族人口占了78%。“虽说现在大学教育普及了,但是在2011年以前,村里只出了5名大学生。2012、2013这两年加起来就有七名大学生,考上一本、二本的每年都有。”南关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宗一说。
变化从何而来?袁宗一说,轻教育、重经商是民族村群众长期以来的固有思想。村里设立“教子奖”,就是要通过这个政策,让村民重视教育,激励孩子们重视学习,努力成材,从根本上改变村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修养。
近年来,南关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引导。每一学期期末,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都会获得村里奖励的图书。此外,该村还结合实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文明新风的引导,每年评选出孝顺媳妇、文明和睦家庭和创业能手,在全村张榜,公开表彰。
如今,行走在南关村,该村以宣传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新“三字经”《孝悌篇》、《邻里篇》、《教子篇》等随处可见。袁宗一说,“这两年,村里邻里间纠纷少了,民事、刑事案件没了。媳妇比孝敬、邻里比和睦、家庭比文明、年轻人比创业的文明新风已然形成。”